2、拆页:《高能要事》P113-116
《高能要事》是一本时间管理类的书,书中主要介绍了不同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合理、有效的规划我们的一天、一周、半个月、三个月、一年乃至一辈子。该书通过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找到自己热爱、擅长、有意义的领域进行不断精进等多方面的内容,教会我们如何平衡好各个角色,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2.1 R原文(原文三页半,字数1602)
项目 PNAS 法则
第一步,想象并描绘项目大功告成的画面P(picture)
20世纪末意大利帕尔马大学首先发现了“镜像神经元”,它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简单来说,人通过视觉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就是人们对于外界进行判断、思考、吸收和反馈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所见即所得”。
项目 PNAS 法则第一个步骤就是想象并描绘项目大功告成的图景,也就是 Picture。
想象你想要实现的结果是什么,想一想那个让你怦然心动的画面。成功的画面能够让我们清晰地知道自己将去到哪里,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在驱动力和行动力。
大脑中成功的画面会让人专注在目标上,不需要靠意志力,而是自动、自发地去实现那个画面。第二步,要让画面成为现实,构成它的要素是什么?我们要增加一个环节, 用具体的名词把构成画面的要素尽可能表述或者罗列出来。
即要把你头脑中想象的成功画面里所有的参与人员、物体和物品,用“名词”写下来。用具体的、简单的、一定数量的名词,把画面定格在书面的“名词”上。
为了激发你想象出成功画面的全部,我推荐的工具是思维导图。无论是纸笔也好,还是思维导图工具也好,根据想象的画面,找到合适的表述它们的“名词。
比如,你要去看北极光,就想着看到了北极光的画面。你想到在冬天里去到挪威,漫天彩色的极光下,你和一帮朋友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待在一起,冰天雪地里有人送上热巧克力,大家兴奋地叫着用单反相机拍摄极光。
这个画面里,有自己和家人、孩子、同伴、护照、签证、机票、酒店、旅行社、导游、相机、三脚架、拍极光的方法、羽绒服、行李、极光观测地点、旅行车、假期等等名词。第三步,根据名词进行项目行动描述A(activities)
根据面面找到名词之后,需要结合名词描述对应的行动。比如签证,必须拥有挪威签证才能进入挪威,所以,我们就可以把“签证”这个名词,转化为如何获得它的行动过程——办理挪威欧盟申请签证,当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办理时,就表述为办“打电话给旅行社咨询办理签证”,如果已经知道如何办理,就表述为“准备办理挪威签证的资料”,甚至细分为多个步骤。
通常我们在描述行动的时候,需要将前面的名词加入动词,再描述成为具体的行动,也就是“我+动词+参与人员+事件”的公式,主语如果是“我”,往往可以省略。描述越具体越好,要具体到一看到这个事件,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查找资料(电话号码、地点等)就可以直接处理。这样委托起来也会非常方便。
项目与此前讲到的日历和清单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多步骤的复杂事件,往往包含多个日历和清单事件。
通常,我们把其中的日历事件作为项目重要的节点(里程碑)。
我们在前一章讲清单的时候讲过STEP标签法,也就是清单中的行动,需要为它添加S空间、T工具、E能量、P参与人员等标签。
在项目中,也要加入这类标签。此外,因为项目有关的行动包括了更为复杂的维度,所以要考虑到在行动描述中增加期限、金钱、资源这几个限制性条件,以便更有助于项目的推进。第四步,找到项目行动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N步,这就是找到项目行动各环节的关系并排序,即s( ( Sequence)。
在项目中,我们需要把清单事件分解成1+1步,逐步推进。天大的事情都可以分解为可以操作的许多件小事,每件事对结果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有的所需时间长,有的是关键的节点,为了能够并然有序,就要对事件进行分析排序。
当你站在项目出成果的维度,抓住关键事务一一去完成,你就会得到良好反馈。不断得到这样的正向反馈,就会促使你不断地去行动。
同时,当你在项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随着对项目管理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探索,能够对项目计划做持续的更新,也就能做得越来越好。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大项目很难推进,是因为它仅停留在我们的大脑中,既没有画面,又没有可以执行的具体行动,也没有对行动步骤的排序,因此,它被觉得实现无望的我们拖延了。
当你使用 PNAS 法则去操作一个项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只要你开始了,就一定能够逐步实现它。
2.2 I便签
1、what:这个拆页向我们介绍了项目PNAS 法则的具体步骤及原理,它通过幻想画面、明确行动等一些列具体步骤,帮助我们专注于目标,抓住关键要务,从而避免拖延,最终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实现目标的方法。
2、how:
(1)P(picture)—想象成功画面:把想要的结果转化为让你怦然心动的画面
(2)N(noun)—列出画面中的名词: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把画面中的名词或者联想到的名词罗列出来
(3)A(activities)—把名词转化为行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时,可以用“我+动词+参与人员+事件”的公式,帮助我们尽可能具体的描述行动过程,以便我们更容易开展行动
(4)S(Sequence)—排列行动顺序:结合事件的并列或者先后顺序以及重要性,对事情的开展顺序进行排序
3、why:当项目过大时,容易停留在脑中,却不知从何下手,最终导致项目被搁置。项目在推进中,也可能因为没能抓住关键要务,导致项目偏离了预期,无法如期完成。而PNAS 法则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目标细分到具体行动,帮助我们从全局把控项目,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4、where:任何一个聚焦于某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都可以称作为项目,它既适用于有目标却不知如何落实行动的项目,又适用于行动太多太过琐碎,以致不知如何区分轻重缓急的项目。它主要用于工作中的项目管理,也可用于学习、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的推进目标进行行为管理
2.3 A便签
2.3.1 A1
经历:今年准备有意识的加强对娃国学方面的输入。今年年初已经买了一套国学的小册子(含100册,每册几句话,对应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三本书),准备每周给娃读两本。但是之前一个月因为没能很好的给娃讲解内容,再加上娃爱撕书,所以过年期间国学输入这块内容完全停滞,目前也没继续开展的动力。
反思:之前我只是定了个目标(每周给娃读两本),但是当碰到挫折时,就没有动力继续坚持了。结合PNAS 法则,我觉得应该对这件事提高重视度,把它当成一个项目进行。
(1)P(picture)—想象成功画面:2020年年底的画面,我已经给孩子讲完了三字经,自己也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孩子能背出一部分,同时通过听三字经相关的内容能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最好是我跟她讲一些故事,她能说出这背后的品质,或者我说一些品质的时候,孩子能给我说几个故事。
(2)N(noun)—列出画面中的名词:黑板、故事、三字经、牛听听
(3)A(activities)—把名词转化为行动:1、在黑板上写本周要讲的三字经内容;2、听牛听听中《浩然爸爸讲三字经》(孩子每天听,磨耳朵);3、结合《浩然爸爸讲三字经》梳理对应的故事,以便到时给娃讲(只有一个半月的会员时间,共82个音频,每周记录14个音频);
(4)S(Sequence)—排列行动顺序:
【1】确定每周要自己记录的内容(14个音频)、每周在黑板上书写准备教孩子的内容(3句)
【2】每周一在黑板上写本周准备给娃讲的三字经片段
【3】每天晚饭时间用牛听听放《浩然爸爸讲三字经》,让孩子磨耳朵,我也了解相关的内容
【4】每周整理14个三字经的音频,工作日尽量每天整理两个,如果来不及等周末一起整理
【5】每月月底、月中核对任务开始情况,并做相应的调整
2.3.2 A2
目标:2个月内,通过习惯化的步骤,对娃每天学习、游戏的内容进行大方向的把控
行动:
(1)P(picture)—想象成功画面:娃一天的生活是井然有序的,有固定的也有变化的。固定的是:既有视觉的输入也有听觉的输入,同时能玩不同的玩具。变化的是书的内容、听的内容以及玩具的种类
(2)N(noun)—列出画面中的名词:绘本、牛听听、玩具
(3)A(activities)—把名词转化为行动:1、选择绘本;2、读绘本(精读);3、选择播放内容及放的时间段;4、选择玩具
(4)S(Sequence)—排列行动顺序:
第一个21天:选择播放内容为主,有余力的情况下加强精读次数:通过和娃一起听牛听听,观察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并结合娃的作息,对牛听听熏陶课的内容及时间做出调整。工作日晚上如果精力允许给娃精读,双休日每天必须完成一本绘本的精读;
第二个21天:培养精读习惯为主,争取每天有一本以上的精读,所谓精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延伸及联系,把之前其他绘本的内容给串进来。周末试着把每天希望孩子当天看的书和玩具整理出来
第三个21天:保持精读,并且睡前把孩子第二天希望孩子当天看的书和玩具整理出来
问:
1、有部分涉及前文的内容“STEP标签法”(第三步最后),这么看会有些唐突,能不能删
2、how的部分内容特别多,其实感觉I就成了概括内容了,会不会太HOW了点,甚至这个片段感觉都可以直接拿来当成I看了
3、这个我觉得符合致用类书籍,也可以落地,也是how片段,但是就是字数实在是太多,适合作为线下拆书片段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