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半夏秫米汤”
要了解这个方子,首先要认识秫米具体为何种植物之米,有人认为是高粱米,有人说可用薏仁代替,也有人认为是黏软黄米。
我的认识是偏向于秫米即为黏软黄米,而这种黏软黄米是由糜子碾压脱壳后所成,所以有必要先认识一下糜子为何物。
糜子你认识吗?糜子也分软和硬二种,有的地方称为稷,它是禾本科黍属植物的一种,《本草纲目》称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
我在此主要想谈的是“软黏糜子”,也不想过多考究它为黍或为稷了。
“软黏糜子”也就是软黏黄米的前身,它不同于谷子,或软谷子。“软黏糜子”所制之黄米,多用于吃粥或端午节做棕子吃。
在这里我们就确定软黏黄米为“半夏秫米汤”之秫米,因为我认为在本汤中若用高梁米或薏苡仁代替则有失古人立方之意。
对高梁米的功效我先不说,但我认为薏苡仁的效能与秫米(软黏黄米)是截然相反的。
什么也讲究个阴阳搭配,因此我认为出自《黄帝内经》的千古名方“半夏秫米汤”这二味药的组合也一定是一阴一阳、一开一合、一燥一润、一刚一柔,更何况用于失眠证呢?
半夏为阳、秫米为阴,如若“桂枝汤”中之桂枝、白芍的组合,是非常精妙的,所以若随便代替有失原方之义。
秫米味甘凉养胃,在“半夏秫米汤”中应用我想主有两点意义,一是保胃气,即固守胃中阴液。二是监制半夏辛温燥烈之性,二者相辅相成。您看这里的秫米若用薏仁代替则话,哪有这种作用呢?
人与自然互参的“天人合一”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医学的整个生命体系之中。比如半夏的功效,一般认为就是辛散、温燥、化痰湿利水气、降逆等,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但按“天一合一”的观点来说,这里所谈的几种功效其实是非常狭隘的,片面的,是低层次的认识。
“半夏秫米汤”用半夏虽也有用上述功效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应用了半夏的“通阴引阳”作用,其生在夏至前后,为大自然阴阳交会之期。半夏顺应时节,可引白天的阳气进入夜晚静卧的身体,达到阴阳交会,睡眠安稳之目的。这种认识即为对半夏高层次上的认识。“半夏秫米汤”应用半夏治疗失眠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此。
具体说说“半夏秫米汤”的应用。
现代用量:
半夏10g,秫米五钱15g至20克。
上二味,以流水600ml,煮取360ml,每次服180ml,每日2次分服.
功效:通阴引阳,降逆和胃
.主治:阴阳不和,痰湿内阻,胃气失调,即“胃不和卧不安”之失眠症。
方中半夏交通阴阳,燥湿化痰,顺脾之气 ,益脾和中;秫米甘温入脾,益中和胃,顾护中气,遏制半夏毒性,两药相合,使人体气机调畅、脾胃功能正常 从而达到阴阳相和,睡眠乃安之目的。
综观“半夏秫米汤”,临床应见阴虚痰湿体质患者适宜服用,因为一为化痰之药,一为养阴之品。不过临证时医师可据患者情况随证加减。
写在最后,在辨证论治治疗失眠症时勿忘半夏有通阴引阳的作用,在用半夏时须注意半夏燥烈伤阴之弊,这或许就是古圣人用秫米(软黏黄米)配合半夏治疗失眠症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96015/2c91640991a83247.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