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真的很诧异。把班级还给学生!纳尼?班级不是我的吗?一头雾水的我带着疑惑第一次读了这本书,只记得当时书里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策略,边摩挲着这本书边感叹道:“好,好,这本书真好,早知道有这本书就好了!”
可是第一次只是泛读,并没有精读。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好像慢慢的一点一点的领悟到了一些什么。第一章中《绝不能做判官-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这说的不就是平时的我吗?班级大事小情我一人全部搞定,大到班级规章制度的设定,小到同桌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以前自以为是敬业认真的表现,没想到现实却是一种错误!郑立平老师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无数求真,崇善,尚美的种子,而班主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为每粒种子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和空气,让它自然地破土,茁壮地成长。这些话颠覆了我对教育的理解,我第一次意识到,哦,原来教育是这样的。
什么是教育?学生都规规矩矩,分数都高不可攀,这就是教育吗?现在看来未必!更可笑的是以前的我就是那样认为的。
这本书还告诉我,当班主任必须有一个心平气和的心态,如果容易生气,那么会每天都在发脾气,不利于班里管理更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沦陷在各种评比中无法自拔。评比靠飘我们会有一点点沾沾自喜,而一旦评比落后我们自然把过错推到学生身上,是他们不听话,是某些学生不懂事,是个别学生关键时刻捅娄子……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怎么可能毫无怨言的接受别人无端的指责呢?于是恶性循环来了,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会使得班级管理雪上加霜,最后结果只能是师生对立,状况棘手。相反,如果能够心平气和的当班主任,那么整间教室充斥着的就不会再是责骂和训斥,盘旋在教室上空的更多是是谅解和宽容,师生之间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更多地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染。由此可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能把荣誉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而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做班主任,不适合和学生呆在一起。
可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既然做了就要做好,既然做了就要做的有模有样。那么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这本书告诉我:“经验➕反思=成长”,学习,实践和读书是获得教育智慧的三大法宝。只有真正的去学习,去读书,让自己的教室也有书卷气,让自己的学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浓浓的书香味,我想也许这样的班主任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真的是一名读书人,而不仅仅是只负责他们学习和成绩的管理者。这样的班主任离一名优秀班主任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