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作者: 尔非 | 来源:发表于2015-12-26 20:50 被阅读1691次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关于爱情的誓言,当数这句最令我感动,面对着生与死,还有离别,相爱之人总是如浮尘。轻微、渺小,彼此的黏合极容易被一阵微风断开,可能再也无法遇见。

    《倾城之恋》是女作家张爱玲的起点,也可以说是她的顶点。23岁那年,她还没有遇见胡兰成,她写下了她眼里爱情的荒凉,如此,她的爱情,也在她的心里,寸草不生。初次见到《倾城之恋》,并无多大惊喜,甚至并不知道出自谁人之手,误以为只是呻吟男欢女爱。因为倾城,女主必定貌美,又或者背景必定宏大,这一猜测倒也较为符合作品内容。闲暇之余翻开解闷儿,才知道这原来是一离异女人的恨嫁史,众人得意的目标也不过是标着新派的旧式浪荡公子罢了。人物倘若真的这么简单那就没意思了,透过这一对恋爱中的男女,看到了什么?很多,关于作者的,时代的,还有人性的,现在,我也可能看到了自己的。

    作品里白流苏的情况是窘迫的,她已经二十八岁,离婚七八年了,在那个年代里,这样的女性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家庭背景,还有什么待嫁的筹码呢?偏偏她寄居在娘家这个旧式大家庭里,自私的哥哥们把她的钱盘来盘去盘光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离异,但她已经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娘家里住不下去。民国时期,女性也会有自己生存领地,可如果说她要出外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应该说是不可能。她没有念过两句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身后又有着爱面子,虚荣的家族;如果说要通过再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更不可能。她不可以去自由交际,因为这有辱门庭,因为她是从白公馆走出来的小姐;第二,她的婚姻,只能由家里人来包办,但她底下还有两个妹妹没有出阁,三哥四哥的几个女孩子也渐渐长大了,张罗她们还来不及呢,怎么顾得到她?张爱玲笔下的“白公馆”可以看成是封建性的腐旧的过时的生存方式的象征:“白公馆有这么一点象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七八年一霎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而且,青春是不希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收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这段话才真正是白流苏想要挣脱的原因,她恐惧青春的消亡,想要逃避,离开这种让人窒息的压抑环境,尤其是在没有找到一个有力的依附之前,那她可真的就没有什么竞争力了。有人说,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在白流苏的生活环境或者说精神世界里,我确实感受到了生命的荒芜,她没有受到亲情的温暖,也没有爱情的滋润,她为了自己的生活,不惜与家人窝里斗,也不惜去完成一种爱情。

    作品中写旧式大家庭的斗争,也让人对遭受物质文明冲击中的亲情产生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流苏的妹妹宝络要去见范柳原,为了避开四奶奶的阴谋,执意不肯和四奶奶的两个女儿同时出场,便下死劲拖流苏一同去。可是,坏结果仍然不可避免,没想到范柳原看上了流苏。这种偶然性似乎一直存在于二人的纠葛中。流苏并不为此向妹妹抱歉,而是看成自己的一个胜利:“今天的事,她不是有意的,但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她知道宝络恨虽恨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姐妹之间尚且如此,恐怕在作者的眼里,女人之间也就这样了。

    张爱玲如此说女人之间的感情,虽然读者在心头被敲上了另外一击,但我总以为,女人之间并不是只有嫉妒,对于女人的尊敬也并不是只以征服异性为唯一标准。或许在张爱玲那个年代,社会给予女性的局限性太大太大,她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告诉她许多比较极端的想法,可是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张爱玲的一生其实并没有为爱情而活,换句话说,男性在她的世界里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她想要的,只是现实安稳的舒适的生活,如同白流苏一样,为了生活而爱情,当然也不否认心中曾有过冲动。当下的女性,有许多更是如此,取悦男性是存在的,但也不能忽略一些女权主义者的存在,她们确实在为自己而活,这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借鉴学习的。

    张爱玲笔下的流苏最初把恋爱看成一场赌注:“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耽耽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恶气。”这次赌注,并不是出于所谓的爱情,我们从流苏对于旧式家庭的态度,可以感觉到一个旧式家庭到底会给一个年轻生命多么沉重的压抑,她的青春损耗在朱红的墙壁上,还有一代一代的青春也是这样,她怕。就这样,流苏登上从上海去香港寻找范柳原的轮船,下赌注,不是只有输。

    范柳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华侨,有不少的产业分布在锡兰、马来亚等处。他今年三十三岁,父母双亡,从小在英国长大,孤身流落,很吃过一些苦,然后方才获得了继承权。据媒人徐太太说是“他年纪青的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的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缥赌吃着,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可是,在范柳原自己呢?他对流苏说:“我回中国来的时候,已经二十四了。关于我的家乡,我做了好些梦。你可以想象到我是多么的失望。我受不了这个打击,不由自主地就往下溜。”范柳原从小在英国长大,深受西方文化的薰陶。他承认他是“新派”,“洋派”,承认自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只是最近几年才渐渐中国化起来。这个故事让我好奇的是,范柳原这个新派、洋派,却爱上了白流苏这个旧派、中国派,不是应该不同世界的人不大可能在一起吗?东西方的价值观截然不同,那他爱她什么呢?这里有说“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笑,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白流苏对此的解释是:“你最高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洁,是对于他人。挑逗,是对于你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我!”

    这是一个让读者佩服的女性,她极具悲观意识,她的内心始终是绝望的,她看穿了太多,面前如此的表演也仅仅是表演而已,不论多精彩,也不会用欣赏的态度去称赞。那么,她既然明白了,却又不得不去继续,不去照着这个剧本发展下去,或许这才是极大的悲哀吧!

    低头这个动作,在以前的文学作品里很少见到,应该说很少会有这么对主人公淡雅唯美的想象,白流苏她有中国女性的含蓄和温柔之美,所以范柳原会说:“难得碰见象你这样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你是个道地的中国人”,还有,“你看上去不象这世界上的人,你有许多小动作,有一种罗曼谛克的气氛。”她们的相遇,在深处,就像是两种不同思想的,不同文化的会见,各自好奇着,各自保留着,各自警戒着。

    读原作时我一直在寻找范柳原要的是什么?他在恋爱中寻求的是什么呢?他用诗经中的爱情誓言诉说了他对于流苏的爱情,一点可贵的浪漫的执著,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追求,是一种中国女性都向往的最美好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范柳原渴望得到的,不是享乐,不是富有挑逗性的女人,而是“一点真心”:“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塌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这种“真心”谁都会想要拥有,想要去珍惜,可是只能是“或许你对我有一点真心”,爱情的忠诚与坚贞面前,也只能用或许来猜测彼此的心意,到底是什么让着传说中最伟大的感情也变得如此物质?恐怕也只有这物质的文明社会吧。

    一座城市的沦陷,白流苏终于等来了范柳原,他终究还是来找她了,什么财富,什么名誉,什么地位,当一切化作乌有时,还有什么会在你身边?白流苏似乎在心里找到了一点不同,战火不断的城市里,黑夜也被通明了,她隔着棉被紧紧的抱着范柳原,范柳原紧紧的握着她的手,他们的呼吸声彼此都能听到,这是最后的最实在的东西了。说他们自私也好,说他们肮脏也罢,这段恋爱,也总算有了一个结果。读者们会继续想象,想象白流苏从一个家庭又回到了另一个家庭,她明白范柳原不是一个长情的人,所以她们的婚姻,是否幸福?所幸作者张爱玲点到为止,并不多说。

    现在还有白流苏吗?毋庸置疑,有,而且是很多,我们的女性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交际圈,与白流苏相比之下情况已经非常好了,可是女性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她们的思想仍然跳不出旧式牢笼,她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不过成为待价而沽的筹码,家庭,永远是无意识中的无意识选择,可悲的是,很多时候都难以寻找到,一个范柳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青禾柒:“悲壮是一种完成,苍凉是一种启示。”这句话也是出自张爱玲。
      • 清清芷水若子衿:白流苏看出来范柳原不长情?书中哪里体现的?
      • 44dec40a02ae:没有了范柳原的白流苏是悲哀的。
        这一段爱情可能也只出现在童话中了吧。
        风之谷的思思: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另类的童话,但我不能认同这种观点。这分明是一个极其讽刺的故事。何为倾城?不是容貌倾国倾城,而是一座城的沦陷才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何其讽刺,如果不是因为城市沦陷,战争时期,他们根本不会走到一起。更何况,张爱玲在文章中明确写道,范柳原的漂亮话再也不说给白流苏听了,不是因为她成为了自己的妻子而自己有所改变,而是他依旧像往日一般在外作乐,但白流苏已不是那个他能挑逗的对象了。他们的爱情,不像是爱情,更像一场战争

      本文标题:《倾城之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rb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