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032061/a558c14c915b4c75.jpg)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91期“任”主题活动。
每次跟朋友见面,他都能说出一些让人思考,让人不忍忘记的话。我认为那些是朋友的哲理,像不竭的泉。
相熟多年,与他聊天,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顺道记录的习惯。记忆力不太好,手机记事本是个好东西,抓住几个关键字词记录下来,然后整理和加工,竟然也积攒了几千字。不过,口语的东西,整理后难免披了语录的外衣,有一种教育人的生硬感,不过,自己看,也还好。后来,发现整理过程和整理的内容,同样令我喜欢。
面对女人对家庭的贡献,朋友说过:在中国妇女贤淑的性格中,有极刚强的一面,能使丈夫不气馁,能使儿女肯学好,能支撑一个家度过艰难的岁月。
这句话,跟“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相较,多出一些骨血的东西。女人在家庭里面充当的绝不仅仅是从柔弱到刚强的劳动力的角色,女人能够让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甘心做个好人,能够在贫穷中,甘愿支撑起一个家,需要善良的本性和慈孝的本真。女人知道为人的大义,而不仅仅是做一个忍耐力十足的“好女人”。
自家老人有些磨人,他陪伴、照顾,直至送走。他总结,也感慨,说:人老了,就像一个婴儿,有一种无意识的失控感,他们害怕死亡,害怕孤独地走进那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求保护,渴求同情,渴求爱,渴求一只温暖的手。
父母在,他觉得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而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抱着同情和理解的心态,他为老人伸出一双手,给老人以关怀和保护。“其实,对老人好一点,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不要让我们自己的去路直铺在眼前。”我表示完全赞同。
上初中时,他被体育老师选中,作为小口径手枪射击的苗子。他喜欢那种枪响后靶心的小点显示成功的喜悦,他想专攻射击。若有所思时,他说:“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总是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
他说的这个人是他的父亲。那时他学习好,不知是一种另类的激励,还是认为他只能走文化课考学的道路,反正,他的父亲是他认为的唱反调的人。后来,他高考失利,开始回忆自己当年的射击理想,即便他现在已经是小有成绩的商人,依然感慨颇多。
看流行,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不但关注还会上升成理论。
“流行是都市生活的标志,是都市人特殊的心理需要。孤独也许是都市人永难治愈的痼疾,而流行则是抵抗孤独的手段。”他说的有些文艺,也有些矫情。都市中,高楼林立,家家的灯火交汇,汇聚成城市夜晚的璀璨,但是,每一家的灯都是孤独亮着,阻隔在对面紧闭的房门后。
仔细想想,他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流行是转着圈的,大概十年、二十年一轮回,而孤独却是线性的、直接的。把孤独的线穿进流行的针鼻,可以在人生的棉麻长袍上,织就自己心悦的花草、楼阁。这是我添加的注解。
我们任由相互的思想碰撞和融汇,质地朴实又环保。我们乐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