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X金融的工作周记-简书小号
拆解万亿“互联网金融”的增长烦恼

拆解万亿“互联网金融”的增长烦恼

作者: 847a4bf9dddb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6:35 被阅读13次

    这是之前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应朋友的建议将他们进行一次迁移。有的时候温故知新,愿我们离开离开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成为终身学习者。

    ——————————————————————————————————————

    在当下这个时代,互联网+成为新经济及结构调整非常重要的一股推力。很多行业还在不断消化互联网转型种种不适应,但在硅谷,像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增长黑客逐渐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岗位和角色。这一角色恰恰值得更多非互联网行业重视,因为增长黑客本质上正是利用互联网的工具和方法去追求增长。

    增长黑客

    GrowthHack就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驱动产品,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标的人。必须既了解技术,又深谙用户心理,擅长发挥创意,绕过限制,通过低成本的手段,解决增长问题的人,在外行人的眼里,他们像极了发明家与广告狂人的混合体

    ------《增长黑客》

    从这期开始,我们会不定期尝试解析不同互联网+行业在当下的增长困境,定位这些产业的增长黑客。这期,我们来聊聊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在许多细分领域都是万亿级别。过去几年我们目睹这个行业的野蛮增长,但也看见许多企业的努力并没有显著的获取价值,不断踩入名为增长实为陷阱的坑,面对停滞及监管围城。

    1/商业模式的选择差异

    关于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个非常形象的说法:羊毛长在狗身上,猪买单。这类模式往往有个问题:不太关心“羊”怎么了。虽然互联网企业一直在说用户至上,注重用户体验,但当一家互联网企业商业利益格局与用户体验冲突时,牺牲的往往也就是用户体验,最终伤害的也是用户。互联网企业更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买单的“猪”,在“羊毛长在狗身上”的过程,在羊毛到手。这点有时候会带来极坏的后果,曾经的百度魏则西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当互联网这套方法论向金融行业迁移时,会出现更多的不适。客户把你当作牧羊人将羊(钱)给你的时候,羊毛要长得好好的固然重要,但背后的猪与狗的逻辑可以不用怎么关心,而最终交羊毛的时候一定会问:我家的羊(本钱)呢?这就是商业模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差异意味着选择的不同。

    互联网金融天然双重属性结合,但它的核心逻辑仍然是金融。因此,当互联网和金融二者存在差异时,不是将二者不同对立起来做选择,而是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中间寻找“黄金分割”的选择,这很有难度。

    比如说,获客这个事情。

    过往经验表明,金融的用户转化遵循“知信用”的阶段逻辑。首先知道你;其次信任你;最终使用你。在互联网触碰金融之前,传统金融的获客困难多是因“知道”阶段,因利益较大需要面对面销售,信息不对称又导致时间成本较大。所以以往业内有“十个金融九个做销售”,也讲究高净值用户。

    互联网的加持使得金融“知道”的成本极大降低,“余额理财”的创新让门槛降低,互联网能接触和服务更多用户带来了可能,最终获取了极大的增量。

    仅仅是停留在“知道”这个层面,甚至过犹不及也会存在问题。这几年有部分互联网金融外来玩家,通过烧钱烧了许多流量,但这些流量最终都是假的流量,一地鸡毛。

    通常,他们都中互联网“毒性”太深,妄想通过迅速烧钱和市场份额的挤占避免“后期”竞争,在资本澎湃的年代,走着“烧钱买用户换估值”的虚幻路径,这其实是种“To VC”的模式。不幸的是,金融这个市场足够大水也足够深,他们大部分无能怎么烧都很难触碰这个行业的边界,因此越烧越绝望,总是留不住用户。

    凭我们的观察总结,90%的平台都犯了“浅薄”的毛病,开启了简单粗暴的比价模式,通常在页面上仅留下了期限,收益率等促成转化的关键字眼。没有烦人的“风险揭示”、复杂“信息披露”及系统投资者教育和准入,这些不利于转化。但最终这些也不利于构建信任,用户没有进入“信任”的阶段,及时勉强使用了,最终也不太可能有留存。

    当然,我们也要回过头来理解互联网行业刻画成长基因里的东西。在所有过往成功的案例里面,都存在相似的路径。所有开局不错的人,都必须跑得更快。互联网行业的特定就是,不增长,就会死。

    2/不尊重金融规律的苦果

    到了互联网金融,仅仅关注增长,没准死得更快。

    许多互联网金融希望通过追求“极致”用户体验换取用户的信任。但“极致”往往是个伪命题。想要收益高,又要期限短,最好是活期流动性好,还得没风险。这么反常识和规律注定只能是奢望。

    许多互金平台为了兑付更为及时,用户体验会更好,普遍搭建资金池。这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但其实反而造成更大的流动性问题。当回归金融逻辑,我们才能明白背后的原因。

    金融有个比较著名的概念——明斯基时刻。明斯基时刻认为金融活动是不稳定性,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性借贷,金融活动现金流负担少量本金及利息支出没问题

    第二阶段投机借贷,金融活动越发景气,新增信贷扩张规模,现金流增加远大于兑付所需,只用关心能否负担利息支出。

    第三阶段就是旁氏骗局,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最终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

    我们再聚焦资金池的流动性问题,就会明白它近乎完美诠释了明斯基时刻。互金平台,通常为了更好用户体验,解决资金端瓶颈,才构建了资金池。资金池的建立就标志进入投机借贷的阶段,“体验”变好,越来越多新增资金投入,远大于前期兑付所需;随着资金池越大,投资压力也越大,需要获取足够资产和回报;资产供给不够就会出现资产荒,因此未来不断满足资金池需要,资产风控标准就会进一步放松;慢慢底层资产就会出现部分风险,为了保持良好体验往往选择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就会带来流动性问题,而超过收支不平衡的临界点,流动性枯竭将无力兑付;最终投资人遭受损失,甚至面临互金平台跑路。

    在互联网金融新生阶段这几年,许多有理想但没有尊重金融客观规律的平台都比较悲情。不是所有人开始都是往跑路去的,但因为越界了,最终不得不选择跑路。

    跑路当然是非常差劲的体验。用户投资理财本质就是财富资源时空调配,有投资才有收益,回报必然是滞后。因此对用户而言,安全稳定的延迟享受才是投资理财最好的体验。做好信息披露、投资人教育和风险匹配,虽然没有资金池来得简单直接,但长期而言对平台和投资人都是必要的选择。

    互联网出生的平台,经常做些偏离金融主航道的事情。蚂蚁金服的支付鸨事件、招财宝的个人贷带来的衍生风险、京东白拿背后的强制借贷问题,都是在金融之上过度创新的苦果。反而许多根红苗正,从金融体系出来的企业,这几年发展路径都表现的十分审慎,更准确而言,是尊重金融规律的克制。

    自律带来自由,也会建立更多信任。试想,投资人,是会愿意相信“贵圈真乱”、事情不断平台,还是会相信一个专业、可靠稳定、高大上的机构。

    金融的适度创新和气质真的很重要。一种好的金融应该融于场景而无形,用户甚至都没感知,就已经使用了金融的服务。以个人感悟,金融最终追求的一种“无用之用,人人皆用“ 的境界。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明白的,今天我们主线是增长,就不诠释了。

    3/增长与增长黑客

    增长源于创新,创新基于效率和价值

    熊彼特诠释了创新才是增长的终极动力。但创新的确不能盲目,目前在硅谷流行的创新文化不论精益创业还是积木式创新,都给出创新很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创新本质是高效的创造价值。如果做不到,那创新和规模增长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是加速自杀。

    互联网企业简单烧钱买流量,初期的确能改变金融行业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成本,但随着获客成本上升,信任核心机制没有建立,用户难以留存,也就最终失去效率,生存也成了问题。

    反观传统金融的创新,同样存在问题。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监管套利的层面,只是价值的迁移而不是价值的创造。战术上的勤奋难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空耗的只能是金融机构许多高智商人才的脑细胞,光阴虚度,最终让企业面临十面埋伏的境地。

    也许也正是存在这样的认知,许多机构才会在很长时间秉持余额宝是大额存单套利结果的观点,忽视其背后技术实现和场景链接,也分分跟风宝宝类产品。这些创新,也许有点用,最终没什么用,因为价值有限。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目前的阶段,严格监管将成为互金标配,监管套利已然是一片荒漠。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行业洗牌接近尾声,市场秩序更加健全完善。所幸,金融科技的深度运用成了新的增长引擎在金融的新边疆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和效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服务将从概念阶段真正落实到互联网金融的日常运营层面;甚至可针对资产获取、风险控制、投后管理等运营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能解决方案,这在以往传统认知领域是不能想象的。相关案例就不再阐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信用进化的必然》。

    金融科技是采用技术手段而非单纯商业模式变化来进行金融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制,而是从0到1的金融创新,深入触及金融行业的本质。随着技术进化和应用,动态重构和跨界整合,未来的金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正因为技术的诉求在提升,增长黑客扮演的角色在新的供需矛盾和技术更新中才会越发重要。

    经历这几年洗礼,一般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明白产品经理的重要性,但增长黑客不是产品经理。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产品经理需要思考推出哪些功能来迎合用户,并规划产品的发展走向和节奏,增长黑客却会更加关注那些能带来数据增长的功能,去发现新的机会,去摸索新的功能点,并用数据验证成功。

    产品运营更希望用已经被验证成功的方式和经验,不断的扩大效果,不断的复制成功。增长黑客不同于运营,增长黑客始终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有可能绞尽脑汁分析了无数数据,得出了很多想法,但每个尝试了数据反馈的结果都没有得到数据的认可,很有可能长期处于徒劳和无用功的状态,这一点对于可预期的产品运营思路与方法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从1到N,是产品经理,那增长黑客便是从0到1。

    我们会发现这里面绝不仅仅是只有高层或是产品经理才需要考虑的业务增长方向。这里面甚至蕴含着很深的技术手段,需要很深的数据挖掘手段,需要理解很多高深莫测的黑科技,需要动态化全栈化的技术打通。可以说这里面的技术挑战与深度绝对不低,但最重要的要求是具备技术视野的广度。

    当增长黑客带着业务的视野,返回来思考技术的运用,如果发现技术真正落实在业务层面有极大的可行性或相对容易,创新和增长便会迎来突破口。增长黑客要求就是快,敏锐,在没有任何方向的情况下,用快速的技术落地能力,趟出一条相对可以走的捷径。

    4/增长的践行之路

    光有方向和路径是不够的,增长黑客如果要真正意义开启增长,一定要做到从0到N,在践行道路上不断修正。

    展望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我们貌似有许多选择和可能,但如果回归金融资源配置的本质,增长无非需要坚持几点认知:

    首先,要做,到水草丰盛地带。不管是 ToC 还是 ToB 市场,在这个市场一定要有充沛的自流量。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逻辑里面,指的是资金端要充足,并易于开发。充沛的自流量可以预留更多的试错成本,经得起折腾,“流水不腐”才能“户枢不蝼”。

    其次,要到光照充足,万物野蛮生长的地方。这说的是资产端的问题。当行业增量不断,又没有太多存量包袱的时候,创新的全过程会在行业向上成长的过程中迅速完成,创新价值的释放能够迅速证明,竞争壁垒也能迅速构建。从资产端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无论是资产获取还是风险控制,投入产出的效率将会极大。

    最后,当前两个条件成立,则需要迅速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业务开展的基本前提,而业务又需要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承载。通常,许多行业从业者不够重视,没有继续深化产品和服务,反而进入比价的歧途。金融本质是服务,把服务做好,沿着主航道走,才是增长最佳捷径。实际上,最终增长的潜力源于对用户信任的承载能力,这一点已在过往无数案例中被反复证明。

    我们还可换个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说法,借用沃伦巴菲特滚雪球的逻辑做个一句话总结。增长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增长仅仅是有所坚持的必然结果。

    剑辰说

    在重新梳理认知和方法论的时候,有个细节事后回想非常有意思。面向未来,面对新的情况和技术,我们对增长许多期盼、假设、路径和方案,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最终都回到这些貌似知道的常识。知道总是很容易的。但在每一次面对新的挑战和机会,面对内外部的各种阻力和羁绊,特别是在多人协作场景下,还能保持冷静的头脑,知行合一,的确有难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解万亿“互联网金融”的增长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wg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