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你的同龄人在抛弃你”“00后CEO拿千万万投资”这些话题的爆文是拿包装过的现实在制造恐慌的话,那么力顶“人工智能取代我们”话题的公知们也只是在拿不存在的可能在制造恐慌。
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这件事,似乎在所有能看到文字的地方都能看到,具体哪些平台我就不举例了。
我就不给大家编小A或者小C的故事了,不赘述,直接说观点。
制造恐慌的原因
制造恐慌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1.放大读者们“已有焦虑”,提醒读者这件事的严重性,争取读者的认同,以获得病毒式传播。
这种话题一般都比较有共性,是大家平时都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顾虑的,但只是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并没有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正如“被同龄人取代”这个话题,当时是因为一个创业团队的公司被十几亿收购,然后最终就被炒成这个创业者一个人挣了十几亿的一个画面。然后再举例普通人的情况来对比。
这件事其实就是放大了大家对自己落后于其他人这件事的焦虑,揪出来一个代表性的事件来大肆传播。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而且我们往往只会注意那些看起来比我们成长更快,过得更好的人。
2.打击读者对未来的信心,创造一个绝境的假象给读者,然后再给读者推销自己的解决方案,至于是什么东西,那得看他是卖什么的了。
这种文章一般不会获得太大范围的转发,这年头读者还是能一眼看明白什么是软文,什么是真的在表达观点的。
但这种文章一般会跟上一条那种文章打组合拳。写第一种文章来获得关注,运营一段时间后,再发第二种文章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无论是化妆品还是课程,套路总是那么相似。
上面说了人工智能取代我们只是在制造恐慌,那么下面讲一下我认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大量劳动者的原因。
人工智能并不会迅速取代大量劳动者
技术上的缺陷
很多自媒体在说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岗位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看起来所需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岗位,比如超市收银员,饭店服务员等岗位。
诚然,这样的岗位看起来需要的专业性比较低,收银员所需要的计算能力,让人工智能来的话,完全可以胜任。
它们的计算能力确实毋庸置疑,它们出错的可能性低得多。但超市收银员所负责的只有结算吗?
我们假设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所有的销售流程,它们依旧有收银员所完成不了的事情,比如偷盗行为,在超市收银员没有发现的时候,拿走物品算是偷盗,在收银员发现并制止了还要拿走,那算抢劫了。如果是人工智能的镜头拍摄下来,并语音提示了偷盗者,如果偷盗者依旧带离现场,算偷盗罪还是算抢劫罪?
假如有人直接来抢劫,收银员是可以进行自卫的,而其中的争斗过程可能发生任何事,包括杀死抢劫犯。那如果是人工智能的话,它要不要进行自卫?要知道人工智能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习任何格斗技巧,制服歹徒还是很轻松的。但它能保证在不伤害抢劫犯的情况下制服吗?万一抢劫犯死掉了该怎么判定……
或许这些问题在人工智能文明发展到更高的层次会解决,到时候,法律应该也会制定的更加完善吧(如果人工智能还没有参与到立法工作中去的话,相关法律应该还是会偏向我们人类吧,有机会写个这个题材的短篇小说,如果各位读者有看到过有关人工智能比较优秀的小说,欢迎推荐给我)
经济方面不可行
其实成本问题是最关键的,如果经营者们支持人工智能的投入,其实无论是技术条件不充分,还是法律方面空白或者其他任何相关问题,这些都可以解决。
但是经营者们会支持吗?
不会!
我们还以超市收银员来举例,先计算出人力成本跟人工智能等价的一个值,至少我们先要知道,老板们会在人工智能降价到多少钱时候会炒掉我们吧。
我查了一下在上海收银员的工资,实际上是在某网站上的招聘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大致工资都在4000-6000,我按照收银员税前5000元来计算,除了基本工资外,再加培训、各种福利、五险一金等,总体一个收银员的每月投入算作7500元。假定每个超市(社区小超市)需要6个收银员轮班倒,一个月下来需要在人力上投入45k。
上海收银员某网站的招聘信息整个店里一年下来的人力成本投入是54万。五年的话(人工智能参考了电脑的使用年限为五年)是270万元。
有关电子设备使用年限的规定因为刚才我算人力成本时,是按照6个人每次2个人,三班倒来算的,也就是说要换成人工智能的还,要有两台,24小时工作(假设人工智能暂时还不会起义跟我们人类讨论人权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两台人工智能,分期付款5年下来花费要低于270万的话,超市老板是有可能支持的。(别忘了,雇佣人的话都不需要投入大笔的首付,甚至前三个月试用期间还打折扣,所以实际上经营者们能接受的价格可能比这个还要低得多)
一台人工智能的成本就在135万,包含了购买的价格和保养费用。
前提是,我们现在能研发出来具有所有超市管理知识,且能够平稳搬运货物以及基本的跟客户沟通顺畅,能够做类似于泡咖啡,打豆浆之类的工作,会修理货架,煮关东煮、热包子……这样的人工智能,这样整合多方面的能力及知识的产品,在什么时候能够大批量生产,且价格能低于135万?
这个过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瞬间就遍布天下,这个不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不是小黄车(小黄车是建立在极其成熟的自行车行业基础上),这不仅需要设计概念,还需要建场地进行生产。
假如这一切真的发生了,那人工智能加工厂也需要大量劳动力吧,收银员们可以转行做人工智能了,哈哈。你要是告诉我让人工智能来加工人工智能,那我甘拜下风,我先回去练习练习抬杠技巧,改日再战。
其实上面我说只要人工成本低于人力成本经营者们就会支持只是个假设,实际上经营者们不会轻易支持的。因为他们所获得的收益来自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剩余劳动会产生剩余价值。
人工智能会产生剩余价值吗?不会,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存在,根本没有剩余价值,假如社会上的所有经营者们都换上了同一批人工智能,那么所有经营者都没有一分钱的利润了。
政治方面不支持
如果说从技术上暂时不可行,且从短期利益上来看又没有经营者去投资这件事,那么国家会不会出面进行大力推动呢?
我认为,国家会做一定程度的推动,但并不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快速进行
人工智能跟很多其他高新技术一样,都有可能是在未来发力的。但并不可能会在一二十年内投入大量使用,而且投入使用的过程也一定是循序渐进的,是从人与人工智能一起工作过渡到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人类的。
像各种自媒体们写的那样的场景发生,至少是在50年后
每个国家领导者们的任务,从来都有一项是创造就业,从没听说哪个国家是致力于让劳动者下岗的,所有整个行业变动导致劳动者下岗,都是因为行业发展的原因,是历史趋势。
高就业率才会带来社会的稳定,如果说一项科技只是用来让人类失业,那这项科技的发展推动优先级就可以放在最后了,多花点物资去支持生物学家研究怎么在沙漠里种出蔬菜都比这项事业有意义。
如果各位有看过《北京折叠》这部小说的,你们应该还记得,在北京折叠中分三层人,第一层是当权者,第二次是小白领,第三层的垃圾处理的底层人。当权者之中有一个年轻人提出要使用新技术更高效的来处理垃圾的时候,他的提案被拒绝了,老爷子告诉这年轻人,第三层人所有人都在干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剥夺他们被剥削的权利!
总之,人工智能根本不会像炒作的那样来的那么快,而且就算到了他们来的那天,也不会造成大量的失业。鼓励大家提升自己去做一个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人,这一点我是支持的。但并不应该让大家在焦虑、恐慌中去抓一条救命稻草的方式来逼迫大家成长、学习。
而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不断成长不断学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人很满足,很快乐。这时候我们可以做的,只是在别人分享的生活中的小幸福上点个赞。干嘛打扰别人清净的生活。
实际上人工智能有可能解决我们中国在未来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在发达国家经常很多国家都有出现人口负增长,劳动力在将来会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换句话说,人工智能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在未来为我们人类服务,补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的。但与此同时,一定还会带来很多的挑战,需要我们人类去完善流程,完善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来接纳我们这一新的社会成员。
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