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娜些年华60″演讲行动营
没有情绪的可能性在哪里?

没有情绪的可能性在哪里?

作者: 娜你说说吧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18:54 被阅读0次

    乐然是一所大学的副教授,不过她近两年正在探索一个新的职业方向。一个月多前她在x市准备做这个项目的一次公益活动。她老公大秦虽然也帮她协调一些事情,但这个过程中经常说一些风凉话,“你那么能,什么是你解决不了的呀”……

    乐然一边忙着筹备各种事情,一边听着老公不时传来的风凉话,内心的小火苗被勾起,情绪波动很大。

    乐然跟我说,冷静下来之后,她对自己进行了反思,看到自己情绪是怎么一点点地积累,最终爆发出来的。

    最近,她又跟老公有一些发生。但明显感到情绪很快就能得到调节。

    这次,她陪老公大秦去深圳看病,因为没人看孩子,所以还带上了孩子。为了出行方便,乐然提前在网上租了车,也跟老公交代了,到了深圳去取车。结果大秦忘了带驾照,只能把车退掉。

    坐地铁的时候,本来说好了到哪站去换乘,结果在前一站,大秦突然说这站也是可以的,说着就抱孩子下去了。他下去的时候地铁门已经快要关上了,他也没有考虑,乐然拉着这么多行李是不是也能下得去?结果地铁门关上了,乐然只能坐到下一站再转回来,见到大秦后,乐然说了一句,“跟你一起生活真的是需要修炼”。

    乐然跟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她说,想要看看人没有情绪的可能性在哪里?

    以下是乐然和娜娜的对话。

    l:这次和以前有了一个很大的不同,一站地铁,5分钟的时间,我明显感到自己就没有情绪了。我特别想看看在那个当下,人怎样就可以做到没有情绪?
    n:好,那我们当下就来感受一下这个没有情绪的可能性,到底在哪儿呢?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
    l:我之所以5分钟之后就没有情绪了,是因为我发现大秦下去的那站是始发站,下来会有座位。如果按照原来的计划,那是一个中转站,换乘的人会很多,估计就不会有座位了,所以我就发现这个错误是有一个好处的。进而又会发现有些坏事并不见得就会跟想的一样,沉静下来就不生气了,再去看这个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看人就看一个点,就会引起情绪。所以我看到的可能性就是跳出思想的局限,无论是事还是人,去看那个全景全图,去看那个完整性。

    n:刚才乐然有一个发现,在这个发现中乐然感受到了一个完整性,有了这个完整性,对事也好,对人也好,就会看到那个整体,而不是局限在一个点上,这就看到了那个没有情绪的可能性,那这个发现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l:嗯,对,想法一定是有局限的,它只会看到当下的那一个点,受时空的局限,现在真能感受到觉知是思想的空间。头脑的职能就是有善有恶,但有了这个空间就不一样了,在这个空间去看,它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它可以看得更全面广阔。有的事当下可以看明白,比如换乘地铁这件事,能看到它的好处。有的当下看不明白,但会有这样一个意识,知道想法是有局限的,所以也能不受它的牵绊。你说我老公大大咧咧的性格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说不清,要完整的来看才能讲,所以也不用评判他,他有自己选择的路要走,要学会放手,让他走自己的路。

    n:带着觉知去看,而不是带着思维,而且不要评判,也给彼此更大的空间,有了这样的体悟,带着觉去看,那乐然在面对一些发生的时候,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l: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原因是你想控制它,而它是不能被控制的,当你控制它的时候有点像生闷气。真正的情绪没有了,来自明白,当你明白了,你自然就会没有这样的情绪。当真正明白就会做到知行合一,就会发生转变。别人告诉你要怎样,那并不是真知,是认知,在认知上去转,虽然知道它是对的,但是很难转。带着这样的发现就会看到那个可能性,在哪里是可以做到没有情绪的。

    n:那乐然你现在在哪里?跟那个没有情绪可能性的距离是什么?
    l:嗯,对,从这个过程来讲,最开始我会很认同一个自己的想法,我是对的,一定要跟人争个对错,后来有了这个空间,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这个想法。感觉自己以前的想法像块大石头,非常顽固,想要搬动它,需要很大的力气。而现在那个想法像贴在墙上的钩子,稍用力气就拔下来了。今天感觉从钩子又来到了墙上的浮灰,还没有完全到无灰,但执着的程度确实在不断减少。

    n:从顽固的大石头到贴在墙上的钩子,再到浮灰,我也能感受到乐然这一步步的穿越。那走到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下这个浮灰,它可能是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可能像六祖惠能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现在乐然会对这个浮灰有什么连接呢?
    l:你在说的时候我已经感受到了,确实是这样子的。我刚才又感受了一下,不是灰,是天上的云朵,云朵不需要你拂拭,到一定程度,就会下雨,雨滴入海不需要对它做什么。是灰就要擦,是云就不需要擦。任其自然,它就会回到海中,它就是大海的一部分,是脱离海而存在的。

    n: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和因果。
    l:对,看到这样一幅画我就会觉得很踏实很舒服。

    ……

    我们经常能体会到的是,自己或别人“不会说话”,所以,会报各种教你表达的班。但这些课程 能教给你的只是表达的术,也就是一些技巧,它能帮到你的也很有限。

    技巧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认知,你能认知到家庭是事业的大后方,要处理好亲密关系,你知道这么做是对的,且很重要。但认知并不能让你真的就付诸切实的行动,一遇到问题,你还会退回去,总觉得是自己学习的知识、技巧,不够多,不够管用,继续报班学知识。

    比认知更重要的是感知,你能感知到你身体和环境的状况吗?我们的身体会给我们发出各种信号,你有接收到吗?我们沟通的时候是在与人连接,而如果你跟自己都没有这种连接的话,怎么可能和对方有更好的连接?

    比如《千与千寻》里的爸爸妈妈,来到一个看似很诡异的地方,但他们完全无感,见到街面上的好吃的,就吃个不停。他们深谙世俗世界的规则和通行证,认为有钱和信用卡什么都不是问题。

    反倒是千寻,一个小女孩,能够感受到气氛的诡谲,知道恐惧,进而谨慎,懂得拒绝。

    比感知更重要的是觉知,觉也是睡觉的“觉”,更多时候,我们的那个觉处于一个昏睡的状态,我们要让它从梦中醒觉过来。

    觉在心上,坐在心上,就不会指责别人,也不会苛责自己。

    跟乐然的这次对话,对我很有启发,如果我们认定人就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那么就会有所谓的情商,我们就要在认知上升级,不断体会“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

    而如果人竟然是可以没有情绪的,当然,这个对很多人来讲确实很难。但至少是有这种可能性的,它就会给我们带来一线希望。不用去外求各种关于表达和人际的术,而是回归我们的内心,关照它,呵护它。

    愿这段对话,能够在你心里种下一颗觉知的种子,在你悉心的陪护下,它有一天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情绪的可能性在哪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lh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