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记

作者: 葉大俠請劍下留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1-06 09:36 被阅读0次

小时候,它没有名字,我们只叫它——沟;长大后,它已被填平,名字却浮出水面,它叫蛤蟆不叫湾。

沟记

那时候,它很大,将小小的村子隔成两半,村南、村北的小孩不一块玩。我家住在沟的东北,要去往沟西南的幼儿园上学,这是一条漫长的路:出门南行,西转下坡,越过小桥,沿沟行百十来步至大道,南行十余步至枫树旁,方到幼儿园。这条穿行千八百回的路却是我童年时难得的密藏。

十五刚过,新学期始。沟沿仍是一片残山剩水。枯黄断折的芦苇沉睡在经年的积雪里,未曾破冰却被牢牢冻住的石头、鞭炮烟花爆裂炸飞的红色纸片狼藉地卧在丑陋的冰面上。

厌学的脚步缓缓复又匆匆。

沟记

老人说:“小孩子火力旺。”我们沿着沟沿走几圈,丑冰慢慢化了,冰面上的杂物悄无声息地睡到了沟底;再走几圈,枯黄的苇杆探出了绿头、水边的杨柳也慢慢苏醒过来。走几圈,走得我们脸蛋泛红、额头冒汗,顾不得大人的劝诫与威吓,迫不及待地扯下帽子与围脖、撕开笨重的棉袄、踢掉臭烘烘的棉鞋……啊哈!春天来了,谁再穿成雪人模样,一定会被人笑成傻子。

春天来了,老老少少都出了门。男人们坐在桥边,一边抽着烟,一边絮叨着今年的春天来得早或晚;女人们端着满盆的脏衣服,坐在沟沿的青石上濯洗着一个冬天的衣物;老人们也扶着墙、颤颤巍巍走出院门,擎着头瞅瞅这家、望望那家,数数还有几个老伙计又熬过了这个冬天。

最高兴的,可能就是小孩子了。从草垛里抽出根棍子,一头系上尼龙绳,绳的另一头绑上罐头壶,就制成了最简单的钓具。一般人家的孩子从家里掰块馒头,家境好点的,从狗嘴里抢块骨头,带好就急匆匆地跑到沟沿上开始钓鱼。鱼饵尽管不同,可也没见谁钓的多多少。钓起来的都是小鱼星星,吃又没法吃,养又不好养,只能放在罐头壶里玩一会儿,就再倒进沟水里。小女孩们看够了,就跑去摸田螺,什么石头下面最多,她们比谁都清楚。

那时,太阳也年轻,跑起来也快,没多久就见黄昏。这家的女人叫孩子吃饭,那家的女人追着孩子跑,还有的直接上来两脚——怪他孩子把鞋湿了。大人喊,小孩叫,大沟又在这一阵阵的喧腾中重归寂静。家家户户冒起了炊烟,大沟在此时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没人在乎它想要什么。

沟记

再后来,这帮孩子都慢慢长大,读书的读书,工作的工作,都慢慢离开了村子。

此去经年,再次听得大沟的消息是在通向家里的电话中,妈说,南边的大沟填平了,建起了个小广场,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出来跳广场舞,可热闹了。

可是,大沟呢?我再次回去,去哪玩呢?我已经不是不管不顾在沟沿奔跑的孩子了。可是,现在的孩子呢?现在的孩子哪还有出来玩的。

小孩不出门,春天何时到呢?

相关文章

  • 沟记

    小时候,它没有名字,我们只叫它——沟;长大后,它已被填平,名字却浮出水面,它叫蛤蟆不叫湾。 那时候,它很大,将小小...

  • 车厂沟记

    2017年7月2日,夏日炎炎。 因耐不住暑热,便驱车前往附近景区寻景纳凉。 行至山沟处,忽遇小山泉,潺潺叮咚响。下...

  • 驼子沟记

    安居以西,过药山,自红安循溪拾径而上,入匡家冲。垱口有村名“台子塆”,为余幼时居。溯五百步,地稍旷,伯父与堂兄尝居...

  • 最后的风景—红色旅游甘肃记

    最后的风景—红色旅游甘肃记 作者:陈佳敏 从扎尕那下来后,我们径直驶向了达拉沟。 过去听说达拉沟山大沟深,林木纠葛...

  • 六州歌头 卢沟晓月

    六州歌头 卢沟晓月 振公子 (2017 年 7 月 7 日,卢沟抗战80 周年记) 古桥晓月,沉寂满皇宫。...

  • 古风 不醉难

    不醉难 文 松涛 记2015年6月14日下午独自骑行三道沟渔港,鸳鸯沟风景区 君心思何处, 白...

  • 游石佛沟记

    十月一号,一年一度,普天同庆,大赦天下。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到无法伟大的崇高到无法崇高的国庆节。 国庆节跟我唯...

  • 记篓子沟婚宴

    明月高悬的篓子沟, 不知沉默多久岁月的山丘, 恍如隔世的秘境, 每一处脚印都是浓浓的乡愁。 一方水土几代人, 多少...

  • 火绒沟行记

    温老师,如果住在赵春江工作室,请准备以下物品: 一、毛巾洗漱用品,被子还挺干净的,没有筷子,可以带点一次性筷子,最...

  • 水淘沟记

    醉龙云间卧, 飞瀑一帘倾。 水落鱼石浅, 静闻百鹊鸣。 不忍有期归, 知章把酒吟。 水涛神仙往, 天堂拜知音。 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沟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mh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