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经典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深不可测, 但又随处所见。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管理。
例如: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的时候,就要服从交通法规的管理,即红灯停绿灯行;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忠诚国家,服务人民大众,......
怎样理解管理呢?与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们到一个机关去办事情。在一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办事员,而他却必须同时使用两台电脑,先是接受外面递交的资料,然后到临窗的一台电脑中查证核实,最后到临门的一台电脑中打印资料。
据观察,这位办事员每天都感到很累,工作挺辛苦,但群众并不满意,因为他的办事效率不高,很多人要花时间排队等候。
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联网以后,大大提高了工作速度,减少群众排队时间,提升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
管理从字面上看,有人理解为管人理事。而从大量的社会管理活动来看,很多单位都是这么进行管理的。但这种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是一种传统的管理。
我们来看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如果企业没有人,就成为止业了,那不是运行的企业,而是关门的企业。因此对管理要重新认识,将管理重新定义,可理解为管事和理人。管事就是要采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手段进行;而理人则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使之对工作有热情有干劲,能脚踏实地尽心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为实干家。作为企业的领导人要做到用政策留住人,用待遇关心人,用感情体贴人,用晋级晋升培养人。
让我们看一下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对管理的理解。
格力电器董明珠说:
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

阿里巴巴马云认为:在企业中,不应因人设岗,而应因事设岗,同时需要相应的定编、定岗、定职责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制定合理的淘汰机制,用激励制度奖励先进,用淘汰制度制约落后,形成双向流动,才能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而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则需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联想集团柳传志讲:联想要求员工有“三心”:基层的普通员工要有责任心;中层员工要有上进心,去追求良好的工资待遇,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到了公司的高层领导,就应该具有事业心。

华为公司任正非谈管理:“管理就像长江一样,我们修好堤坝,让水在里面自由流,管它晚上流,白天流。晚上我睡觉,但水还自动流。水流到海里面,蒸发成空气,雪落在喜马拉雅山,又化成水,流到长江,长江又流到海,海水又蒸发。这样循环搞多了以后,它就忘了一个还在岸上喊‘逝者如斯夫’的人,一个‘圣者’。它忘了这个‘圣者’,只管自己流。这个‘圣者’是谁?就是企业家。”

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则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