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究是当前研究倡导的新范式,也是国际国内加强研究的新趋势。目前,不断涌现不同国家研究者的合作研究,国内教育领域也持续出现高校和基础学校合作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合作研究样态。
由于诸多原因,区域教育合作研究在我区并不多见。今天我参加鉴定的区级课题《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实践与研究》,是难得一见的新样本,为区域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典型案例。
合作研究学校:区教研培训中心、大渡小学、护国小学、丰乐中学、棉花坡中学
从地域角度分析,5位主研老师,分别来自我区5所学校。这样均匀的分布,将合作研究的地域范围最大化,不仅有助于方便采集尽可能多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也有助于发挥合作研究的最大功效。
从结构角度分析,5所学校分别代表不同的类型,具有广泛代表性。区教研培训中心以区域为出发点整体设计,并做好研究过程中的组织衔接沟通;2所学校是小学,另外2所学校是初中,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全区中小学大课间开展状态。
从研究人员角度分析,5位研究者都是我区优秀体育教师代表,工作年限都在2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参加组织区域体育活动,取得了优秀成绩。5位老师的合作,有助于互补长短,形成研究合力,保证研究质量。
这样的合作研究,具有多重价值。
一是有助于打破校际壁垒。
由于地域、经济,尤其是观念的束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还没有成为常态。区教育局会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学校间的交流学习,但频率不高,很难满足学校实际需要。学校自发的交流学习,很少,甚至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尴尬局面。
本课题研究在区教研培训中心的组织策划下,跨越学校学段边界,将5所学校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研究共同体,从而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冲破校际藩篱,趟出一条整合学校资源的新路径。
二是有助于提高研究质量。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腿”。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更大。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位老师也都有各自的优势。将这些特点和优势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客服校内交流“萝卜炖萝卜”的局限,而且明显开阔了思路,增强了力量,提高了研究效果。
在结题报告中,大量引用了4所学校的具体实践,包括大渡小学的大课间实施方案、护国小学的大课间活动设计、棉花坡中学的大课间管理激励机制、丰乐中学的运动负荷现场监测等。报告中提出的大课间“三模式”、“三策略”等,都是在仔细分析比较区域各学校实践后,高度提炼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凸现了区域合作研究的作用。
三是有助于营造合作文化。
教育实践证明,由具有不同背景、经验和才能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科研及学科发展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及探讨,能够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比单个教师的努力更为实际和有效的基础。
而教师共同体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
正如一位主研老师所述,“这次研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合作共事中,收获的不仅是工作的推进,更是彼此的友谊”。
这样的合作研究模式,不仅更好地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也深刻影响了老师的价值取向等。适度适当推广这样的合作研究,在创新研究方式的同时,对研究问题的有效解决,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等,都是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