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繁花》

作者: 觥嫦 | 来源:发表于2020-06-10 21:32 被阅读0次

第一次对这本书有印象,是在卡佛独立书店上班的时候。那会我们店里三个小伙伴,约定每周写图书推荐,珍珍有一次写的就是关于《繁花》的。具体写了什么早已忘记了,这个书名却一直留在了脑海里。

一开始,这厚厚的一本就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了,翻开之后,这种简短的表达、人物语言转换方式和内容顺序的安排都让我很不适应,读起来吃力,几度想放弃。鉴于手边没有其它书和想着挑战一下自我,坚持了下来,最终是把这本书给翻完了。不得不说,了解的很有限,要抓住作者想表达的点,对我来说,至少还要通读一遍再熟读一遍,不容易。

小说主要以沪生、陶陶、小毛、阿宝等一批上海青年的人生轨迹为线,从多个角度描绘了那个时代背景下老上海的人生百态。

书中有二十幅作者手绘的插图,作者描绘了他记忆中那个时代的屋瓦弄堂、街面布局、特色物件、服装特点……没有现今照片影像的华彩富丽,简单的黑白线条,却是多少人记忆中再也尝不到的老味道。

文中很多处可见朋友间的聚会,简单的三两人,下楼到旁边的小店点三两个小菜几瓶小酒;或者是成群的大聚餐,高档酒店里聊聊事业,认识一些新的人;随便在公园间散步,马路上游荡。很喜欢这种朋友之间紧密的联系,那会没有手机,没有特别方便的通讯方式,所以更多的是面对面的交流。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之后,联系变得轻而易举,但是有很多人都是默默的躺在通讯录里从此却没了联系。想到学生时代最好的朋友们,近两年各忙各的,不同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少见面,慢慢的手机上也联系的少了,经得起漫长时间考验的朋友没有几个的。

文革期间,各种批斗、抄家、下放。多少有苦难言,多少说不清讲不明的错乱。还是只有国家强大,社会安定,我们人民百姓的生活才能稳定幸福。这次的疫情,我们的国家能及时有效的控制住,快速的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证明了我们在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也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纠葛错乱的感情线此起彼伏。摊位里、楼道里、聚会时混乱的男女生活,不禁让人惊讶。实际上,在老家,时不时也听到八卦说哪家的男人在外面养老婆,哪家出嫁的女儿跟谁不清不楚,谁家的堂客直接出走。但是在小说里看到这么仿佛是很平常一样的乱像,不免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在那个阶级分明的时代,多少人单凭一份工作、一栋房子就结婚,没有彼此间长久的接触为基础,婚后出现风险的几率自然增高。现在,不免还是有很多所谓的外貌协会、拜金女,但是在婚姻的自由度上已经非常高了,希望真的是都能等到对的人,两个人,一辈子。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生活中的艰难。我们多少会遇到一些措手不及的困难,像李李,像小毛,像梅瑞……有些人熬过来了,于是变得坚强变得强大。有些人倒下去了,从此碌碌无为消极度日。愿我们都能勇敢,历尽千帆,归来强大。

相关文章

  • 我读—《繁花》

    第一次对这本书有印象,是在卡佛独立书店上班的时候。那会我们店里三个小伙伴,约定每周写图书推荐,珍珍有一次写的就是关...

  • 读《繁花》

    侬侬沪语自清华,绵绣文言亦足夸。声色月黄人不响,雪肌处处是繁花。 注:《繁花》,金宇澄著,长篇沪语小说,第九届茅盾...

  • 读《繁花》

    看这本用上海语系写的书,就如同与闺蜜在一个雨夜无聊而又好奇的聊八卦,认识的谁谁出轨了,那谁谁像个花痴,...

  • 读《繁花》有感

    之前慕名买来反映上海几十年历史的长篇小说《繁花》,却没有时间读。这些天,一打开就一路就读下去了。 金宇澄2012年...

  • 校园拾趣|| 春来随处自芳菲

    导语—— 行走在春日的小巷,繁花没过了高墙。 听风,读雨,赏繁花。 即使没有雅境,也要有一份雅兴。 岁月不负我,我...

  • 大城小书——读《繁花》

    思南公馆的讲座,提前一小时赶到已经排了老长的队。和想象中不同,蒙蒙细雨中既有上海老伯伯老阿姨,也有稚气未脱的大学生...

  • 金阿姨读繁花

    (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 图片来自网络) 这段时间,潘哥哥很红,哪个潘哥哥呢?这是网上的昵称,就是中央电视台...

  • 小生情笔

    你有你繁花 我有我锦华 都话繁花似锦华 谁道锦华若繁花

  • 读《繁花》后四章

    2022.02.25day56 看过《繁花》的人都知道,整个长篇的行文进展都是以6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间轴,慢慢...

  • 读《一路繁花相送》

    九月都快过完了,一直往后拖了半个多月才读完青衫落拓的这本《一路繁花相送》。 这本书的内容早已改编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繁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au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