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快三点,我还不知写些什么,翻开私密文章,看到我们读的书已不少,豁然躺在第一个标题上,那今天就写一写我们读的书已不少。
前些日子看《圆桌说》,他们说我们现在读的书,比孔子和东方朔读的书都要多,为什么呢?说那时东方朔拉一大牛车书上京都,那也比不过现在的多少书。
因那时都是竹简,现在一本纸质的书,他们那时得用多少竹简,要堆多高啊。
听了他们的言谈我窃喜,想着我比孔子和东方朔读的书还要多,那我一定比他们还有学问。心里有几分春风得意。
可想想他们,再看看自己怎么也不像比他们读书多的。为什么呢?
后来仔细看了看孔子传记,他能把用牛皮带编串起来的竹简,反复翻阅勤读,不但读还认真记,还写了好多心得,把牛皮带都磨断了好几次,这就是有名的“韦编三绝。”
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的动察能力,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择善而从,不善而改之的品德,比之汗颜。
使我感到不是你读书的多少,和你学问的大小成正比的,那要看你读了一本书,能从中吸收多少养份。就比如我们体质缺钙,吃了大量的钙片就能补充上钙吗?那最后还要看身体能吸收多少,也许吃了十片也就吸收了一片或二片。
古人云,“学而不思责罔,思而不学则殆。”光看不去思考,只看到皮毛,却看不到皮毛之外的可用之处。光去思考不去看或学,就是闭门造车。最后造得四不像。
前几天看陈权老师写的“一旦掌握了联想思维,你的思维将非常活跃,想怎样演讲就怎样演讲。”
陈权,广东 雷州人 MBA学历 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14岁开始发表诗作,17岁出版书集,现为中商咨询的合伙人。
其实我觉得一旦掌握了联想思维,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是一样的道理。看一本书不但看这本书所表达的意思,通过他也可以联想到书以外的东西。或别的书,或人或物,或当下正在发生的时事。他就像一个辐射源一样,让我们去发现别的目标,找到与之相关联的东西,近一步的拓展自己的思维。
感觉他的那篇文章写得特别好,他提出三个方式。
一,链条式 既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
二,辐射式 既以一个事物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放射性联想。
三,跨越式 跨越事物的直接相关性,通过某些暗线,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起来。
如果按着他的这个思维,我想写作就不会那么难了,不会感觉总是没有什么好写的,写着写着就干枯了,写不下去了。
因此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他写的这篇文章。我也有收录,收录在我的专题《一杯清茶》里。
其实我们如今每个人读的书都不少,缺少的是思考的少,实践的少,然后就是动手整编自己的所思,所想的少。再然后就是把他发扬出去。
我们读的书已不少我们读的书已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