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11月的某一天,记得在长乐机场登机时穿的还是一件长袖薄衬衫,到了山西一下飞机马上就冻得不行,取到行李,第一个动作就是掏出行李中的羽绒服穿上。
就这么开启了我4个月在山西襄汾交通大厦的外派管理工作。
那年的冬季让我时常感到生在福州的人比山西襄汾的人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
当年那里县政府的一个科长告诉我他一个月的工资是一千左右,在那已经算高的了,
而在福州,我的工资加奖金有两千多。外派工资就更別提了,是科长的五倍多。
曾经听当地部门员工抱怨说单位食堂5毛钱的面怎么那么少,都吃不饱。
我与一块去外派管理的另一个部门经理听后面面相觑,
虽然我们外派的管理人员和原大厦的高层领导一起,午、晚歺都是在餐厅营业结束后另开一桌吃饭,早餐和客人一起吃自助早餐。没有去员工食堂,但是当时福州一小碟的拌面1元钱已是小餐馆最便宜经济的小吃了,你5毛钱大半个搪瓷罐的面条还嫌太少?
傍晚遇见一个年轻的员工买回一小袋糕点,非常热情地非要塞一个给我,拿回我们住处(当时住在本酒店客房),心想尝一下,没想到咬了一口,差一点崩了我的牙,哇哦,这么石头一般硬的东西也能叫糕点,和福州随便一个店内糕点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让我突发奇想以后可以在那开一间面包屋一定很赚钱。
虽知道浪费可耻,但又苦于无法下咽,只好丢在垃圾桶里。
山西餐厅的火锅当时千篇一律都是真正的清汤锅,清水一锅,没有一丁点儿油星,不象福州清汤,指的是用骨头长时间熬出的高汤。
去小餐馆吃面,量倒是特别的多,满满的一大碗,面是很实心的,但是除了面以外只有提供酱来搭配,都忘了具体什么酱了,只是记得实在吃不惯,每次都要请求厨房加点青菜和肉丝,我们加点钱。
到了山西,才知道为什么粥是来“喝”的,那里没有大米稀饭,只有小米粥,小米在福州以前是用来喂鸽子的,黄色的小米煮粥的结果是:汤还是汤,米还是米。
餐厅里没有提供小汤匙,当我问餐厅员工要一把汤匙时,小姑娘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感觉我是怪物似的。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都习惯直接喝粥,没有用汤匙的习惯。终于知道为什么北方人说抗日战争靠的是“小米加步枪”而非“大米加步枪”。
小餐厅的一道干蒸山药倒是蛮喜欢的,切成小段的山药蒸熟后粉粉的,蘸上绵砂糖,美味得很。
除此之外,酒店自助早餐我最经常吃的是红薯了,因为我吃不了辣,而早餐百分之九十九的菜都是辣的。最后员工都误以为我特别爱吃红薯,让我哭笑不得。(待续)(据实回忆,山西网友非喜勿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