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廊桥遗梦》。
女主弗朗西斯卡结婚多年,是一个承担家庭责任的好母亲她从小梦想着爱情和自己的事业,然而追寻丈夫来到美国,每天都在为农场和孩子操心,什么都好,但是没有了自己的梦想。摄影师罗伯特来问路的时候,弗朗西斯卡平静规律的生活(孤独却又躁动的灵魂里)开始撕出一个口子。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4天的时间里,他们相爱了;后来,因为女主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家庭的责任致使两人从此海角天涯,留下余生温存的思念。
坦白的说,电影结束时,眼泪止不住的流。无法说清的情愫让我难以释怀。
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爱上彼此的,或许4天太短了,或许电影设置爱情来的太过猛烈与我对爱情的看法不一样。也或者我看到的,那4天如此强烈的情感不是爱,而是被动摇了的孤独。
你的到来,动摇了孤独
写了《情人》的杜拉斯说,“爱,不是一饭一蔬;不是肌肤之亲;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一种不老不死的欲望”。弗朗西斯卡便是被生活消磨了欲望。虽然,她的丈夫理查德为人友善、忠于家庭,是个合格的父亲和丈夫,但是对于弗朗西斯卡而言,生活把一切都磨得没了波澜。再看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或许不过是平淡的死水微澜中的对激烈之爱的一种幻念。
据说,这部电影播出后引发了美国一大波的离婚潮,有人说电影怂恿了人们婚外情;也有人说电影正好训诫了婚外情而彰显了对婚姻的责任……或许,电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讲了一个故事,是看客们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期望的价值观而已。
不过,如果“这样一生确切的爱”被现实成全以后,会是幸福吗?
会吗?
……
未得到时,是失意,是无所适从而无聊;得到以后,雄奇变为寻常,红玫瑰变成蚊子血,白玫瑰变成米饭粒,不多时,再次因毫无波澜而无聊……人生就是在未得与得到之间来回的无聊。这是叔本华的观点,虽不免悲观,但不无道理。
这样确切的爱
那么,难道就没有美好吗?
有!
那就是,曾经拥有。震撼的美,都不完满。悲剧的定义应该是把有价值的美好无情撕裂。电影的结局便是在滂沱大雨中升华了4天的爱,爱而不得,心生遗憾,所以才会被岁月惦念。选择自我还是选择家庭?选择理想的爱情还是选择现实的责任?2分钟的红绿灯等待,撕裂着弗朗西斯卡的内心,也冲击着每个人的观念。
记忆会过滤掉烦琐,留下美好。不完满的爱,才会被铭记。尤其是随着岁月的纵深,那美好便又加一分。鲁迅说,“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伤逝》里执着追爱的子君和张生,最终的阴阳相隔就是在一起以后的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安娜卡列宁娜》中,因爱生怨的沃伦斯基和安娜,就是在一起以后的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文学作品也好,现实生活也罢,几乎没有哪一对夫妻的生活总是像朋友圈里的片段一样甜如蜜,美如意。
那么,婚姻到底把美好的爱情怎么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不。
时间才是!
时间磨灭了曾有的激情,风景从来没变过,只是我们看多了,雄奇不再为雄奇,秀丽不过如浣溪。是人变了。
那么,婚姻里TA是你的爱人,你是TA的爱人,难道就没有价值吗?有!人世间,能与你分享幸福的不一定是爱人,但分担苦难的一定是。
婚姻中,幸福的人,都是敢于直面真相的人。生活里,强大的人,都是敢于直面人性的人。永远别说你的爱情坚不可摧,不过是平淡如水尚未来临,不过是诱惑还未到位。
人间情事,乍见之欢,易;久处不厌,难。这是真相,也是现实。
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电影也好,阅读也罢,观众不过是借着别人的故事寻找着自己的人生,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写到最后,我依然没找到答案,我为什么泪流不止?可能是因为生活中有些事情,根本就是死局,无解的局,例如电影里女主说:一旦结婚,有了孩子后,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生命开始了,同时也意味着另一些东西结束了……这个结论,几年前的我断然不会接受,几年后的我,无奈接受,因为,无论你认可与否,事实就是这样。
也许,这是我为什么哭了。
“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马尔克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