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理财投资投资理财财经·投资·理财
2018年中国大陆城市GDP百强榜单,来了!

2018年中国大陆城市GDP百强榜单,来了!

作者: 山川网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8:01 被阅读29次

山川网:1月21日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900309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预期目标。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全国各地方统计局,密集性地公布了大量2018年区域经济基础数据。眼看时间已近一月底,一些朋友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2018年中国城市GDP百强榜单出炉。

那么截止到今天,GDP百强榜上的多数城市,都已经先后进行了公布。但是也有个别城市,官方的数据还在进一步的整理与制作之中。不过整体来看,榜单的基础排名架构,已经成形。

特别提醒大家,今天我们推送的这份“2018年中国大陆城市GDP百强榜单(初版)”,数据取自截止榜单推送日前,能够通过网络公开渠道获得的来自官方公布和媒体资讯汇总,并非最终版和准确版。推送目的,在于让大家能够率先对2018年中国城市经济基础情况,做到了解,敬请知悉!

2018年中国大陆城市GDP百强榜单初版


城市分级,越来越多、越来越乱怎么办

如果是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在上面的“2018年中国大陆城市GDP百强榜单(初版)”中,除了标配的排名、城市、GDP、增幅和所属省份外,我还特意新加了一栏“GDP区间”。

增加这个GDP区间的用意,其实是想要对目前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各类城市分级榜单,进行一下正本清源。在这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最初的城市分级,究竟是为了干什么用的。

在现实生活中,各类分级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上学,要被分成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为什么要这么分,因为这样可以把散乱的相似群体,进行统一归类,进而方便管理。分级的本质,不是用于攀比炫耀,而是为分类治之。

如果我们弄明白了城市分级的初衷,那么对于市面上各类所谓的城市分级,就会做到的心中有数。越复杂的分级方式,往往越容易被掺杂水分。比如说,甲机构出一份榜单,考核5个维度;乙机构出一份榜单,考核10个维度。普通人听上去是否觉得B机构考核维度多,是否就更权威,更专业呢?

其实不然,结果的高低,往往不取决于维度的多寡,而取决于各维度的权重。我们假设现在某机构的榜单考核维度为A、B、C、D、E五个维度,然后等待评价的城市有十个。那么结果是怎样呢?完全就是我想让谁第一谁就第一,我想让谁最后谁就最后。

怎么操作呢?任何一个城市,对应的A、B、C、D、E五个维度肯定高低属性不同。所以如果我想让甲城市成为第一,那我只要把甲城市的最强维度对应权重调高就行了。从数学上来说,只要该维度的权重足够高,其他五个维度哪怕都是零都没关系。同理,想让一座城市的排名靠后,反其道而行,在统计时“扬短避长”就可以轻松实现。

此时我们发现,受众需要的所谓城市分级,其实是一个统一分类。就像是从过去到现在,当我们提到“一线城市”时,必然想到的就是北上广深。但是现在当我们提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时,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晕的。

于是当提到了以上任何一个概念时,每个受众心中都不一样,你认为某个城市算,他认为这个城市不算,最终沟通成本凭空浪费。在这个一点上,我甚至觉得,目前中国城市分级的使用效率,还比不上年轻人爱聊的十二星座分类。该分类就一个维度,出生时间,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

考核维度越少,归类越“简单粗暴”,反而更为高效。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将2018年大陆城市的前100名,按照最简单的GDP参数,对其进行了分类。按照多数人的理解习惯,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城市6类。

可能会有朋友提出异议,只拿GDP一个维度对城市进行分级,会不会太过武断了?其实恰恰不会,GDP的确只是一座城市的众多维度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换而言之,GDP排名高的城市未必就一定很强,也会有各自的问题存在;但真正出色的城市,包括GDP在内的众多维度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要一个“通用版”的城市分级,那么这个分级一定需要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所谓静态的,就好比你设定“万亿GDP就是一线城市”这样的标准。放在十年前似乎适用,但放在当下,2018年中国大陆共计17个城市GDP都过了万亿,显然就完全不适用了。

而动态的标准,即用区间个数来反推分级,做到有出有进。比如一线城市就是4个的标准,如果有新城市要进来,那只要有旧的城市出去,完全就可以了。而不是说,每过几年,原来的一线城市自动升级超一线城市,超超一线城市,超超超一线城市,这不像话对不对。

所以,参照“一线城市”固定只有4座的标准,为了确保“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含金量,我们认为每一个档位对应10~15座城市,最终全国三线以上城市总数不超过50座,是比较合适的。至于这之后的四线、五线乃至X线,则完全可以不设数量限制。


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城市分级

按照如上标准,2018年中国三线以上城市的分级(初版)如下:

一线城市(GDP 20000亿元以上)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共计4座城市。

新一线城市(GDP 10000~19999亿元)

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佛山、郑州,共计13座城市。

注:其中重庆虽然年度GDP超过20000亿元,但因特殊性,应归于新一线城市一档。

二线城市(GDP 7000~9999亿元)

济南、泉州、南通、西安、东莞、烟台、福州、大连、合肥、唐山、长春、常州、哈尔滨,共计13座城市。

三线城市(GDP 5000~6999亿元)

石家庄、潍坊、徐州、沈阳、温州、盐城、扬州、绍兴、昆明、淄博、南昌、泰州,共计12座城市。

这里同样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以上城市分级GDP标准,只适用于2018年,到了2019年年末,标准根据年度中国城市平均GDP增幅水涨创高,进而保证三线以上各级别城市区间数量始终维持在10~15即可。

有了以上城市分级标准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接下来整个2019年的文章推送时,我提到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几个关键词时,大家可以非常直观地联想到,原来他说的是本文中对应的这些城市,而不用考虑到底是哪份榜单中的“X线城市”。


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们的2018年

上面说完了我们自己的城市分级称呼方式,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一看,2018年,中国区域经济有哪些看点。毋庸置疑,老牌一线城市强者恒强早已成定局,没有必要再耗费过多的精力将目光聚焦于此。

人们总是渴望黑马,渴望新鲜血液,渴望后来居上。那么在区域经济这个范畴中,2018年最值得大家关注的,自然就是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他们合计26座,如果连同老牌一线城市正好30座,占比中国近三百座地级市总数的top10%席位。从长远来看,这是足以决定中国国运走向的城市席位。

高处不胜寒的直辖市

在中国大陆这片土地上,如果说真有城市持有尚方宝剑,免死金牌,那么有且只有京沪。一切最好的资源,能够通过政策进行给予的,基本上京沪二城一个不落,全都集齐。所以不管国内外经济形势多好多差,京沪二城都是旱涝保收,确保周全。

当然了,经过了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岁月洗礼与沉淀,京沪二城的确也已经在各方面都做到了中国城市目前阶段能够做到的最好水平。比如经济总量,比如基础建设,比如人均收入,比如城镇化率,比如第三产业占比等等。

津渝两城就不一样了,虽然也都是直辖市,但是各自的来历却是各有故事的。天津能够成为直辖市, 建国初期天津身为北方经济重镇和重要港口的身份固然不可或缺。但归根结底,没逃出天津的名字的由来,天子之津。既然首都定了北京,那天津永远都是最关键屏障。给河北当省会什么的固然重要,但河北这么多年都一直充当北京直隶。给直隶省做省会和给首都做直辖市,显然后面的才是权重更高的选择。

重庆这边,当年因为三峡工程的事情,天大的担子都扔给重庆扛了。大到惊人的库民区,过去这些年没把重庆经济拖垮,倒也真真是个奇迹。可是这么多年了,还总因为自己面积大被其他城市有所微辞,这可真是见了鬼了。要不是直接设立新省困难太大,重庆险些没成为新省会城市倒是真的。

于是乎,一南一北两个工业大市,在转型升级的路上,走得是踉踉跄跄,步履蹒跚。往前看,老大哥北京上海吃香的喝辣的,往后看一众小兄弟争相追赶。好在2018年结束时,经济成绩单一出,老五老六的位置稳稳当当。其中这么艰难的局势,重庆还把GDP搞上了2万亿,难能可贵。

天津这边,虽然这一年仍旧不顺,但是那边的苏州步伐也有所放缓。如果2019年再努努力,滨海新区的这个大坎儿就算是过去了,排名还能够保持不变。从上面的角度看,能够维持当下的渝津的位置,都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

成武的8%和苏杭的7%

成都和武汉,苏州和杭州,各自省份的经济头把交椅。

成都和武汉咬得很死,方方面面。都是区域内的中心城市,都是新一线城市的佼佼者。一方面是英雄惜英雄,一方面是谁也不服谁。你看看这2018年GDP增速都要一模一样是8%,就知道“基友情深”了。

事实上由于成都和武汉分处西部和中部,彼此距离较远,并不存在谁虹吸谁,谁影响谁的情况。在这样的前提下,两市其实反而更容易成为朋友。而且两省的发展思维上,还有很不错的互补性,完全应该多互通有无,打成一片才好。

这边的苏杭二州,名字千百年来都始终被人放在一起。这其实是个很好的事情,当年和苏杭一起在中华大地上光芒闪耀的很多城市,如今都不复当年的繁华气象了。比如洛阳,比如开封,比如其他很多的历史名城。

苏杭二城都不是省内独大型城市,所以即使经济总量上不低,但是没办法采取像成都和武汉那样的资源“集权”操作,自然在增速上也会有所体现。但相比国内年度整体6.6%的增速,苏杭两姐妹的表现,就是一个字——稳。

郑州、济南、西安和大连

这一年郑州是真开心,GDP过了万亿,常住人口过了千万,官方直接出面宣布了成为“特大城市”的好消息。全市上下,提前进入了过年的喜庆环节。

郑州这事儿,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绝对的好消息,而且不仅仅是河南的好消息,而是整个中国北方的好消息。眼看着南方城市接二连三GDP破万亿,北方城市除了京津之外,近些年只有青岛过了万亿,说实话,面子上是真挂不住。

但总有好事者,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硬攒出“郑州特大城市了,西安怎么看”这样的明显挑事儿之语。一些言论之中,把郑州曾为“郑县”的陈年老账翻将出来,大有像热播网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辩论嫡庶之争的意思来。

和成都武汉之间类似,过去这些年,郑州与西安之间也长期互为“假想敌”,从上到下,人们习惯对二城从各方面进行比较。但必须要说的是,郑州的崛起时间点,要明显早于西安。差不多五年甚至十年前开始,郑州的崛起就已经有了苗头。而西安这边的崛起,一直推迟到了差不多两年前才开始。

实话讲,2018年西安成绩也不错,虽然不好与南方过于耀眼的一些明星级城市相比。但是放眼北方,崛起势头一时无两。大到基础建设和经济总量的大步前进,小到营商环境和户口革命的优化改革,这些大家都看在心里。

但是,西安一定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些,不能一天到晚就盯着西北。诺大的西北,能够上榜年度经济总量top100的城市不超过5个,在这个区域内“所向披靡”,并不多出彩。

兼并咸阳这件事儿,前前后后至少喊了十几年了吧,到现在都还没执行,问题出在哪儿?打算再拖到什么时候执行?如果不走这一步,西安打算未来用什么与郑州、济南,乃至成都、重庆一战?

送给西安和所有西安人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温吞吞的山东,温吞吞的济南,都在前不久一改常态,张嘴就吞下了旁边的莱芜。远的不说,这一操作的干净利落,令人刮目相看。济南当下所处阶段,与隔壁江苏的南京有颇多相似之处,当然基础上两城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这并不妨碍,济南照猫画虎,全面提升省会首位度。而在吞并周边弱小城市这件事情上,南京反而还要向济南好好学习一番。

最后,要讲一讲大连。沉寂了多年的东北,多年的辽宁,终于在2018年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和转折。虽然今日的北方明珠大连,全国排名已经只有第25位,但是只要没有滑出前30席,那便依旧是逆袭在望。今年7.1%的增幅,同样明显领先于全国平均的6.6%。而隔壁的长春和哈尔滨,同样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糟。

别试图和南方城市在同一赛道上,用同样的方式超车,这并不现实。弯道超不了车,而且还有可能翻车。要想超车,得换一条道。从各种维度看,东北的条件都不逊色于北方的诸多地区。而且“寒冬”这件事儿,东北比任何地区都更有经验,也更为坦然。

送东北的一句话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中国大陆城市GDP百强榜单,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t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