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4-04-01 09:11 被阅读0次

    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

    这句话很好理解,本没有任何必要去解释,通过这一问就可以知道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很多人不理解中国文化,为什么很多人他认识不到这一点,他还觉得他自己对中国文化有了一个很深的理解,甚至定义中国文化是垃圾!

    夫子说一以贯之就是这个道理,无论你通过什么的形式,或者说是什么的语言去表达,都是那么一点东西。就看你自己能把一个东西理解到什么层次上去!

    同样一个道理,你可以用王明阳的学说去说,你也可以用道家的学说去说,你也可以用佛家的东西去说,你也可以用耶稣的东西去说!别人更喜欢哪一个类型,你就用哪一个去说是最好的,因为你说的目的就想让别人理解,就想让别人获取利益嘛,是不是?

    比如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写一篇文章,你要选一个好的题目,一下子就让题目吸引到读者!如果你不用一个好的题目,那么就算相同的内容,他们之后的数据差别都很大,所以说啊,你的文章没有阅读量,实也不怪你,因为大部分人没有真正的智慧,更谈不上什么高的心境,他们不会直接想本质,只会被表面捉着,甚至到最后都脱离不了表面

    咱们再看看下面一句话,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一以贯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分别说法

    先生曰:“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

    平时不也说君子不器吗?

    这种不同是枝枝叶叶,是形式,而那个道,那个良知,那个佛性,那个东西是固定的

    打个比方吧,好比我们人就生活在这个宇宙之中,这个宇宙内部怎么变化都行,但是这个宇宙它是不变的,这就相当于一个道!而内部的一些东西是不同的,都是变化的,总归都是在宇宙内变化与相异!

    其实这个宇宙也是一种器,只要是器就会有生灭变化,只是层次较高而已,相对于人来说就可以说是不变化的啦,这种有可能变化的立场也可以说就是一种不变化,比如家相对于个人的意义,国相对于家的意义!

    你境界的提高就有可能产生对原有存在的性质认识的改变,但是用到它们的时候还是和从前差不多一样的方式就好,只不过你可以处理与想明白的大事就不是其他人可以明白的啦!

    因为你的道理层次越高,包含的东西就越多,包含的东西越多,你的漏洞就越小,然而,其他的一个个个体,一个个小立场上的东西包含的东西是很少的,他们的漏洞相对于大立场需要的道理就很大,所以说越是在小立场想成就一些功名,越需要精专,越是大力场上想成就一些功名,越需要浩瀚的胸襟

    海纳百川就是个道理,没有广阔的胸襟,是难成大事的,当然了,这需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并不是说你拥有大胸襟就可以成就大事了,路是一步一步走的,所以说啊,你不要急于求成,你需要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才能无后顾之忧

    讲道理更不可拘泥于形式,你可以向得道者去求取学问,你也可以像一个乞丐去求取学问,这一点都不冲突,也不可以分高低贵贱,它们的极致是在一处的,只是哪一个更有利于你个人的当下提高罢了!

    你觉得能想明白圣人是怎么回事了,但你可能觉得没明白这个乞丐是怎么回事,那么你能说你有多高的智慧吗,其实你想不明白乞丐,大概率你也没搞明白圣人!

    阳明先生说,良知是一切一切的根本,连动物植物都捏在一起了,那你连圣人与乞丐这同属一大类的人类都想不到一起去,你说你能明白什么东西?

    这个世界自古及今大多数情况下是以物质与权利来定名利,所以人类崇尚力量与关系等等这些暴力制服别人的能力(这些力量包括所谓的小聪明与技巧),所以说这个社会就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了,如果这个社会是以智慧与道德为标准来分配名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被饿死,连吃饭的本事都没有,更不要说其他成就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xi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