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中武则天片段时,一点儿“不成熟的小体会”。对于这个热门历史人物,评论者不计其数。轩主肯定免不了拾人牙慧。不求语出惊人,但求通过这样一篇亦文亦史亦庄亦谐的体会,来增加趣味性和知识性。
今天开始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该片由中央电视台根据众多历史学者合作撰写的《中国通史》系列丛书拍摄而成。无论是创作方,还是拍摄方,都属于“国家队”水平,从而保证了该片质量。在历史戏说风行、鲜肉美女纵横、狗血剧情满屏的历史题材影视生态中,像这样兼具学术性、普及性、启发性的历史剧目尤属难得!
先从武则天这一集开始观看。武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中,临行前家人哭别。为何?因为即将投身九重深宫,命运注定渺茫。如果幸运,可能得到皇帝一时恩宠,产下龙子,母以子贵。如果不幸,又分为两种,要么死于“步步惊心”的后宫争斗;要么年华空老,身心煎熬,最后被扫地出门,“荒冢一堆草没了”。正如《阿房宫赋》所言,“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武氏却劝解家人,“见天子焉知非福,何儿女悲乎”。也许在武氏这个古代第一女杰看来,“名利刀下取,富贵险中求”。越是龙潭虎穴,越是蕴藏机遇,越是得走一遭!正如片中解说词所言,武氏“倔强地要突破家庭束缚,宁愿到深不见底的皇宫去奋斗。”
武氏没能从豪杰帝王李世民那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却可能是无意但更多是有意与太子李治结成姻缘。从辈分上,俩人是“母子恋”,相错一辈;从年龄上,俩人是“姐弟恋”,相差四岁。但这是有着北方“五胡”游牧民族粗犷豪放血统的李姓王朝,这是处在大唐盛世,更何况遇到了这位千年女杰,那都不是事!
据后世考证,武氏对于李治,并非全出于攀附目的,俩人从相爱到终老,感情笃密。且看二十六岁的武氏在感业寺出家期间给李治写的那首千古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据说这首才情兼具的诗文瞬间唤醒并炽烈了甫登帝位、权贵环伺、孤立无援的李治心中那把微弱甚至将熄灭的爱火,很快将武氏接入宫中。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此开始了武氏近半个世纪纵横皇宫、指点江山的辉煌岁月。
随着“引狼入室”、遭遇武氏“逆袭上位”的王皇后被废,既意味着北朝、隋唐以来长期作为王朝统治基础的关陇集团失势(按:此系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首先提出。),也意味着魏晋以来日益固化的门阀制度开始走向衰微。随着武氏不拘一格,通过改进科举来考录平民才俊、提拔中下官吏,一方面培植了个人势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打击了门阀贵族。代表了最广大阶层,打击了“一小撮”“二代”,这就为挑战男权社会“牝鸡司晨”的大不韪,荣登帝位营造了“人和”氛围。
武氏更是别出心裁,设置铜簋,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鼓励告密的先河。通过在统治阶级中营造人人自危的氛围,既有效打击政敌,同时严密制约臣下,确保自己的稳固帝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长寿帝王,更是首屈一指的长寿女皇,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武氏都是个欲望极其强烈的女人。也许是长寿助长了这种欲望,但更多可能是这种欲望增强了生命力、战斗力。
公元七百零五年,伴随着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被斩杀,一生改天换地的武氏走下了神坛、走向了终点,在病榻逊位,旋即归西天,享寿八十二年。最后回到了爱情事业互帮互促的李治身边,那是爱情事业的起站,也是爱情事业的到站。留一尊无字碑,任由风吹雨打,把那千秋功罪,且让后人评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