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作者: 谭棉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6-12 17:05 被阅读0次

    一个孩子从入学起,孩子的教育就不单纯是家庭教育了,还有来自学校的教育。

    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作用给予非常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当甩手掌柜。

    从儿童的身心发展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两者之间有互补的作用。

    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因此,两者配合好才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

    谈到配合,那就需要父母与老师的沟通。

    好的配合,一定是父母和老师之间要互相理解,沟通时都要注意方式方法。

    心里学家阿德勒说:

    在向父母提建议时,我们也绝不能以权威自居。
    应该经常用这些语句:“也许”“大概”“可能”“你也许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式”。
    即使我们确切地知道错误出现在哪里,以及如何改正,我们都绝不应该直白地指出,好像我们要强迫他们接受一样。

    用一些模棱两可,不直白的方式提出建议,家长更容易接受,更容易配合老师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具有信心。

    每一个孩子的原生态家庭各不相同,老师并不能完全了解。虽然家长沟通时会讲家庭情况,但是一般是选择性地告知老师。

    这里所说的选择性,是指每个家长对自身的家庭成员的认知带有偏见,有的会选择对孩子不利的事讲,有的是隐瞒相关信息。

    这样老师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直白的方式提建议就有些武断。同时,家长接受起来有些难度。

    现在有个现象,就是在孩子们的认知里,只要老师约见家长或电访家长,孩子们就认为老师是给父母打小报告,讲他们不好的地方。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每一个学生天生都有自卑情结,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哪怕是在父母老师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也一样。
    二是老师与家长沟通时除了说孩子的进步或优点外,一般会还提到孩子的缺点,也就是需要提升的地方。

    按理说,老师这样说并没有错。关键是,有些家长在接到老师的反馈后会再次选择性地和孩子沟通,只选择讲孩子的缺点。

    这样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自卑,同时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怨恨情绪,觉得老师是无能才求助父母。

    我们始终要记住:任何人都喜欢那个喜欢自己的人。学生也是一样!

    如果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能树立老师的威信,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喜欢,学生也就不会喜欢老师,从而也不会喜欢老师教的课程。

    所以,当家长接受到老师的反馈后,并不是按老师一五一十地给学生讲述,而要用有利于学生提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老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ng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