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儿童发展与教育教育亲子教育
小朋友在那自由地耍,我该如何低调又高明地“插上一脚”?

小朋友在那自由地耍,我该如何低调又高明地“插上一脚”?

作者: 2d93992a88c3 | 来源:发表于2017-05-04 11:31 被阅读14次

五一黄金周,你跟孩子玩拼图了?还是玩用石头炸飞机了?

玩的智慧,你值得拥有。一起来新技能 Get,学以致用吧!


本期👀点:和孩子在开放式游戏中高效互动

内容分类:认知发展

术语查询:元认知、自我效能、开放式游戏、封闭式游戏(在微信公众号内回复信息,如“元认知”,即可查询术语含义)

原文标题:Preschoolers' Understanding of How Others Learn Through Action and Instruction《幼儿园儿童对其他人是如何通过动作和指示学习的理解》

发表信息:2017-03-10 Child Development


上一期,我们结合爱因斯坦的智慧,得出了这么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高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把这句话再完善一下,可以写成:“开放式游戏是儿童最高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服务于“认知发展”的游戏大致分为两类:开放式游戏(Open-ended play)和封闭式游戏(Close-ended play)。

开放式游戏,从材料、规则到结果,都没有硬性规定。你自己决定玩几毛钱的,怎么玩,玩成什么样。相反,封闭式游戏有一个既定的结果,一个正确的答案,一个限制个人差异的规定。

比如,“用石头炸飞机”就是一项很不错的开放式游戏。

别人都用大炮炸飞机,至少也得用把手枪吧,这位姐姐开创式地用石头!游戏的材料和游戏规则也没有硬性的规定。你可以锻炼出过人的臂力把石头扔上去,也可以利用杠杆原理绑一架“抛物线甩炮”,还可以搭个人梯爬到云层里。

相比之下,封闭式游戏则无趣的多。就举例说,拼个拼图吧。每个人都只有一种拼法,少一块还不行。

接下来的不用我说,大家自己也能想明白。这两种游戏,哪一种更能体现爱老说的“最高形式的探索性学习”的精神呢?

是拼图,还是用石头炸飞机?

这就是我开头为什么说,“开放式游戏是儿童最高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了,尤其指着“认知领域”讲的话。

只说“游戏”是不够的。要进行最高形式的研究式学习,开放式的探索性游戏才是最佳选择。


读到这里,高潮才刚刚开始。

好了,现在大家都不跟孩子玩拼图了,开始改玩“用石头炸飞机”这类开放式的探索性游戏了。

然而,你精心设计了一个这么完美的游戏,可以让孩子通过探索和试验,学习和体验“质量和重力的关系”,“地心引力的作用”,“飞机的飞行原理”......等等等等,至少让大肌肉得到了锻炼。然后,你看见孩子们屁颠颠地在地上捡石头,纷纷砸向天空中飞过的,或者绑在树上的纸飞机......

孩子们玩得好开心......

窗子玻璃砸了几块是小事。然而,说好的学习效果呢?更重要的是,小屁孩们知道他们玩游戏实际上是在学习吗?

学习效果?!

开放式游戏,本来不就没有一个既定的学习目标吗?你让我让小孩自由探索和发现,他们砸了几次窗户之后,对目标的瞄准性确实精准了一些。其他的嘛......难道说,我们搞的是假的开放式游戏?

孩子知道“玩游戏=学习”?!

我怎么知道小孩子是否分得清“学”和“玩”?再说咯,孩子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并体验到快乐,不就够了吗?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了游戏是学习的过程,又有什么重要?

你有没有想过你在想什么?

问题问得很好!

学习效果?!

既然是开放式游戏,就应该鼓励小朋友自由地探索。那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在那里耍,我们家长和老师只有站在旁边干瞪眼的份儿?如果希望在不干扰其探索的前提下,又有效地进行引导,该怎么做呢?

孩子知道“玩游戏=学习”?!

让孩子意识到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学习,这件事不是必要的,但是重要的。当然,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的脑子像上面那个饭团一样......爆炸。那让孩子自主意识到“我正在学习”这一点,有多重要?

这里要引入本文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概念:

元认知(Metacognition),也叫后设认知。简言之,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记忆、感知、计算、联想等)的思考。

小孩可以像这样做元认知的思考......

我在想我在想的:我在思考,我在观察,我在琢磨,我在看,我在感觉......

大人可以像这样做元认知的思考......

像他们那样思考,有这样的意义......

元认知对于教育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果学生能够理解他们自己正在进行中的思想,他们就有能力通过计划、目标设定、反思、自我批判、自我监测、自我评估和自我管理来改造他们的思维过程。

说实话,我有被“元认知”炫到。

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对自己说“天哪!我都干了什么”的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想什么”,岂不是活得很高效?

而对于一个正在自由玩耍的孩子,他们的整个探索过程都是由一个个自由选择的行动组成的。

如果他们在采取下一个行动之前,会去有意识地想:“我为什么接下来要这样做”,“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他们会成为一个更积极的主动学习者。

一个主动学习者,具备高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他们会认定自己的“效能”可以足够大,大到足以影响形势(“形势”在这里指探索学习的过程);他们对自己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信念也较强,从而激发起自发的学习兴趣。

所以,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最大化,有赖于小朋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具备这样一种元认知,换句话说,他们是否知道“学习”这件事情是怎么进行的。


实验部分

我们接下来要搞清楚的,就是:

3-5岁的在园儿童是否知道“学习是怎么进行的呢”。

实验过程比较简单。小朋友们会听到两个版本的故事,每个故事配有一副简单的插图(如下图)。故事的基本梗概是:插图中的人物得到一个新玩具,他们分别通过自己探索妈妈口头指导两种途径,学会并最终使这个新玩具工作了。

在故事讲完后,研究者会问小朋友:“某某是怎么学会使这个玩具工作的?”

结论部分

研究者想知道,3-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是否能分得清,故事中的人物是通过自己的自由行为学会搞定那个玩具的呢?还是通过来自别人的指导?

实验结果发现:

☑️  3岁的小朋友总是认为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探索行为发生的,而“无视”大人的指导😓,就算是故事中明确说了“是妈妈教的”。

☑️  4岁和5岁的小朋友搞混的情况发生得相对少一些,但仍然会搞混。随着他们上学之后,经历更多的正式教学,就能分得越来越清楚了。

精要总结

✔️ 小朋友对“元认知”知识理解是不断发展的,其完善过程贯穿于整个幼儿园和后幼儿园阶段。


编后语

如果我们想激励小朋友在认知领域做一个探索型的主动学习者,开放式游戏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怎么通过行为选择而进行下去的”。

那具体怎么做,才能帮助小朋友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知道了具体怎么做,我们在参与到小朋友开放式游戏当中时,不是可以更有效地与他们进行互动吗?

这是留给大家的课后作业,请各位同学头脑风暴!作业做得好的,本周五同本馆小主的作业一同发表出来。

理论有了,实践更重要,不是吗?

一点题外话

我们谈如何在小朋友进行自由探索的时候与他们高效互动,这并不是说大人要一刻不停地盯着他们,恨不得抓住每个机会进行教育,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过度”干预。结果真搞成了假的开放式游戏了!

......到底真,还假?

其实,我们只要记住——在需要我们参与的时候,知道用一些方法引导小朋友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就可以了。【具体怎么做,期待您对“课后作业”的积极参与。】

比如,在老师指导分组活动的时候;或家长买了一件新玩具,想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甚至是在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

最后,本期主要谈的是开放式游戏。但绝不是说只有开放式游戏才是“最好”的游戏。游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在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领域、教育目的的时候,有侧重之别。封闭式游戏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规则意识、专注力等等。而有的游戏则介于两者之间。

原创:公众号“常青蒙馆”

码字不易,欢迎转发及带码转载

关注小馆,每周进步,不掉队!

下期预告

作业篇:《如何低调又高效地与小朋友在开放式游戏中互动?“元认知”支你简单几招》

既然是开放式游戏,就应该鼓励小朋友自由地探索。那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在那里耍,我们家长和老师只有站在旁边干瞪眼的份儿?如果希望在不干扰其探索的前提下,又有效地进行引导,该怎么做呢?

其实,你只需问三个问题就够了。

本期 👀  点:进行开放式游戏时,该怎样与孩子更高效互动

本文5月5日周五和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朋友在那自由地耍,我该如何低调又高明地“插上一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pr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