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63)
(文接上文)
第八章恩师妙计成佳偶 没齿难忘第一堑(二)
万一有了意外呢?子城也由不得不胡思乱想,慢慢的有些心慌了。万一发生了意外,那真的是颜面尽失了。可颜面失了,自己也觉无可奈何。好在,此时还没在荷叶塘。如果在荷叶塘,爷爷他们看到这种状态,岂不是让极度重视颜面的爷爷大失其面了。这,可怎么办呢?他内心既着急又无助。又看到老师里里外外慌慌张张跑了好多次,也没见到有新娘快上轿的情形。看着老师每次出入的神情也不寻常,心里更是着急,但又不清楚具体的缘由,为何这么久了也没个准确的信息呢。于是,就想去问问老师怎么回事儿。此时,师徒二人的心思虽各不相同,但想与对方对话沟通的心思却是一样的焦躁。
正当,欧阳又从王家往外走出来时,子城就赶紧迎了上去。欧阳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照直说:“子城,他们王家不同意让新娘让轿,你看怎么办?谁也没料到会出这种情况?你看,如何是好?”
曾子城张张嘴巴,也结巴着说:“恩师,我,我,我,我也不知如何办,办,办是好?”老师看着一向稳重的子城,虽然读书呀、说话呀、行动呀,平时都是反应慢半拍,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结巴过的。从面色看,也有了慌张之感。
这厢里,欧阳凝祉哪想到会这样,这还了得?如果今天曾家连媳妇娶不回去,在荷叶塘的曾家在当地还如何立足呢。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把事情处理好。于是就急中生智决定,我嫁女!情急之下,就照直开口征求门生意见,果断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于曾子城(还好,在当时的旧时,儿女婚姻完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在当下,恐怕只能凭事情发展了)!
欧阳说道:“子城,事已至此,你看这样好不好,家有小女,也算是你的学妹,嫁你如何?”
子城:“......“,他也不知如何说是好,只好眼看着老师,一脸懵圈无助的样子。
欧阳催促到:”你倒是说话呀,小女虽不是天仙模样,但也知书达理。事到如今,只好这样才不至少让你家人与族人空等,这婚姻之事、尤其是大婚之日、拜堂成亲之礼哪里开得了玩笑的?你,快点说话呀!”
“......”子城还是不说话,脸也泛起红润来。不知是害羞,还是被这尴尬场面闹的,抑或是被惊吓而一时六神无主。
欧阳看着门生一脸无助的样子,恐怕再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替他决定吧,于是,就直接说:“子城,如果你没什么意见,就这么办了。赶快让迎亲人等到我家去接小女!”
老师见子城也没提出反对意见,就当作年轻人不好意思表达意见,也就不再征求弟子的意见,干脆替他做了决定。心想,等下到了荷叶塘,再与玉屏老先生和同窗曾麟书说明情况吧。如果再有什么意外,到时自己再加圆回这个场,先让迎亲队伍到家里接“新娘”再说,把曾家的一众人等先行打发了,别到时聚在一起而接不到新娘弄出什么乱子出来。
到了曾家后,欧阳把情况向曾玉屏父子说明了原委,曾玉屏甚为高兴。曾子城看到爷爷如此态度,也态度坚决,曾麟书就顺从大家意见,没再发表什么。但是,曾子城的母亲却不愿意,总是觉得女子年纪太小,身材也小,似难以担起曾家长子长孙之媳大责而误曾门一族。曾麟书听了之后也有同感。待与子城说明心事时,曾子城则完全为了祖父高兴,就违了父母亲的意思,毅然同意(予承祖父之欢,毅然对之)。还好,欧阳氏嫁过来之后,婆媳及一家相处融洽,也遂了大家之意。
曾家祖孙与欧阳先生达成共识后,都为这样的决定甚是高兴,不再有什么不同意见,渐倒暗自欢喜。尤其是对于子城父子来说,与欧阳家又有了亲上加亲之谊,更加看好这门亲事。也真的应了俗话:虎父无犬子(女)。欧阳凝祉本就优秀,亦能将曾子城教育成人中之龙,自然他对女儿的教、养也是无可挑剔。果然,欧阳小姐(夫人)知书达理,勤俭质朴。虽然有些许插曲,事发也偶然,但丝毫未影响婚姻美满之状,实在算是虚惊一场了。
由此,曾子城与岳父感情更加亲密,与岳父之间的师生加亲情,使之交往更加紧密,一时被传为佳话。以至后来,咸丰年间在衡阳附近操练新军时,还放着总督府不住,死活要住到岳父家里,跟岳父喝茶下棋,顺便请教一下自己在朝堂上遇到的问题。
以欧阳凝祉志不在朝堂心怀天下之志,自然给了曾子城(国藩)很多助益。无论是学术还是军事,甚至是朝堂政治,欧阳凝祉都对曾子城的教导多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