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爱青菜不爱肉的人,所以每次出去吃饭或者到朋友家里吃饭,我最爱的菜只有一道——青菜,绿油油的青菜。但至今为止,我活了24年,也没有完完整整地做过一道菜,每次做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朋友家,我永远都是最积极帮忙打下手的一个人,因为我不会做菜!可能你会问,怎么可能?但是,这就是事实。
我成长环境没有电影和小说中的那般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和大哥的成长环境都是平平静静的。不同于周围很多小孩的父母要到广东打工赚钱,我的父母是继承了我爷爷的铁匠手艺,一直都是在家里工作,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父母,而我们一家的一天三餐都是我父母准备的。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们家的每一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从来没有清闲的时候。1996年,我家已经借钱建起了一座三层半的小洋楼,为了赶快还清借款,在我小学的阶段,我的父母都是起早贪黑的干活,早上四五点就起来,晚上有时候还要加工到十一二点,忙活的不仅是铁匠的活,家里还养了两头母猪,10头公猪,还有一帮鸡和几条狗,初夏季节还会养几头鸭。我的父母也只是个普通的小老百姓,没有三头六臂,家里更加没有多余的钱请工人。那时候,作为家里老幺的我也已经有七八岁了,已经上小学了,恰巧我表哥也要在我家上小学,所以我父母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分田到户”、“分工合作”,这不仅可以帮家里分担一些事务,也可以锻炼我们。
从表哥决定在我们家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家里的“地盘”和任务就已经根据年龄被分配好了:早上,无论严寒酷暑,我都得将一家人的衣服拿到河里洗完后才能去上学,而我的哥哥和表哥因为年龄比我稍大些,干得的活就得多些,他们不仅得将我洗回来的衣服提到楼上晾好,还得将自己管辖的区域打扫干净,我哥负责大厅,表哥负责厨房。(我堂哥为偷懒还因为效仿他们的分工模式被大伯母打骂了一顿呢,理由是他们的地板都是由堂哥扫的,不分区域。)晚上,放学回来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后,我得辅助我妈到菜地里忙活(我妈那里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忙活田里的日常小事,包括种菜、浇灌、除草、摘菜、找猪食等多是女性完成),有时是翻一下地,种一些应季蔬菜,或者将当天晚上要吃的青菜摘回来,养猪多又不够猪菜的时候,还得到田里拔一些猪吃的草回来。表哥就得在家完成喂鸡,洗锅、烧水的工作,因为煮饭是比较大的事情吧,我哥就只负责煮饭而已,炒菜的重头戏还是得由我父母把关。我哥烧菜也是后来才学会的。家里的分工是根据的年龄的改变进行调整的,在我还没有拿得起锅,抬得起水的时候,我的工作就只是喂鸡,表哥负责洗锅烧水,大哥就负责煮饭。等我年龄稍大一点可以抬得起一桶水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归我了,表哥就得学会煮饭,哥哥就得学会炒菜。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家境也改变了一些,盖房子借的款也都还清了,而表哥也要上初中了,所以我不得不学会煮饭,接收他的工作了。从此以后,我的工作也止步到煮饭而已,因为没有迫切的需要,一直都没有学做菜。
我家坐落在一条小河的东边,围墙下面就是河流,所以我觉得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形容我家可能更为合适。现在的我已经毕业了, 出去工作也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因为单位有食堂,没有到一定要自己煮饭菜有得吃的地步,就一直吃着学校的食堂,没有下定决心去学做菜。今年过年回家,看到我母亲特地为我种的一方菠菜,真的很受触动。因为我们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喜欢吃菠菜,他们都讨厌,往年母亲都不把菠菜列入她播种的行列,而今年,她却特地为我播种了一块地的菠菜,虽然很少,但是也足够我过了把瘾!在看电视的时候,我父亲也是调侃我道,从来不会炒菜的我,每天晚上最喜欢看的节目却都是做吃的,像《舌尖上的中国》、《回家吃饭》、《味道》等美食节目我都看了好几遍。
随着我们的阅历和年龄的增加,我们与父母的距离有点远又有点近。远的是我们外出求学、外出工作多是奔赴到别的城市,一年到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与父母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共同的语言越来越少。近的是随着我们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明白父母肩上的压力和作为父母的不容易。他们一面希望子女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成为更有用的人,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身边,一家团圆,和和乐乐的。也正因为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和不容易,一直以来,只要是过节和有假期,我多是往家里奔,哪怕只有几天的假期,哪怕就吃几顿饭,我也不怕累。我家的饭菜一贯简单,但是青菜最必不可少,特别是这几年,我家的餐桌上的青菜的量都增加了许多,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反正青菜都是自己种的,不撒农药不放增长剂,安全不说还不用花钱去买,而且多吃青菜比多吃肉好,更加营养健康。”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爱青菜不爱肉的人,所以每次出去吃饭或者到朋友家吃饭,他们都会帮我点一到青菜,特别是绿油油的青菜,绝对是我的最爱。
在我看来,青菜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一道菜,还是我对家里的一种眷恋,是牵连我与亲人一条重要的线,更体现了我们家一贯以来的生活态度,健健康康最重要,平平淡淡也别有一番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