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分别是一位研究人类潜能科学的教授,一位全食物营养专家和一位米其林大厨。
本书的主旨是认为美国的膳食宝塔所提倡的低脂高碳水的饮食模式并不科学。脂肪对我们人的身体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伤害,是人为的把脂肪妖魔化了,而且学术界也并没有脂肪真正有害的有力证据,真正对人体有害的是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加工后的碳水化合物和糖。
教授提出了一个概念:人类干预因子(HI),HI因子表示食物受人类干预的程度,即加工程度,教授认为加工程度低的食物相对好。(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证明,有些食物并不是如此,营养强化并不一定是坏事)。
本书提出的饮食模式叫LCHF模式,即高脂低碳水,其实我觉得就是弱化版生酮模式,只不过因为有米其林大厨参与编写,所以其中有大篇幅的菜谱,但大都是西式菜谱。
作者认为目前并没有证据能切实证明高脂饮食对身体有害处,并且有不少证据证明高碳水的饮食对身体是不利的,所以作者认为高脂低碳的饮食模式是最健康的。但是我认为作者倡导的饮食模式当中,脂肪的量太过于多了,承认脂肪是必须的营养,但是太多真的好吗??而对碳水的限制则太过严格,酮体功能真的是人体能完全适应而无害的吗?证据还不够。
书中通俗解释了两个概念:
1、胰岛素抵抗
当人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之后,血糖会迅速升高,这时必须要分泌胰岛素来把血糖降下来,否则会出现糖化反应,而胰岛素降血糖的途径只能先把血糖放到肌肉组织以及肝脏中,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但很可惜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运动的不足致使我们肌肉和肝脏中的糖原是处于饱和状态,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存入脂肪细胞中(高碳水让人变胖的原理)。当肌肉,肝脏以及脂肪细胞都处于饱和状态的时候,每次血糖来袭都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把多余的血糖找到一个安置的地方,这就是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发展就是胰岛素加速分泌直到胰岛细胞受损,无力分泌,然后血糖失控,全身流窜,然后就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所以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全身都有可能得。
2、沃伯格效应
沃伯格效应是指大部分癌细胞(不是全部)只能利用无氧酵解获取能量。换句话说,细胞100%依赖于葡萄糖供能,如果没有葡萄糖,癌细胞就没有适当的燃料来源,从而无法分裂。而癌细胞之所以危险,正是因为它们的生长不可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