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地址|作者:杨可
今晚忽然想八一八从小到大看过的小说,也没多少评价,权当列个书单吧,每提到过一次的小说名称,下文中皆用其名字首字表示。
首先想到的是估计大部分人没看过的,《埃伦蒂娅》,大体就是讲一个女孩被祖母逼迫卖淫的故事。她小时候干活时打瞌睡不小心让蜡烛烧了房子,于是祖母用她换钱。
当时祖母卖她的初夜时,跟商人讨价还价,还说:“一个黄花闺女怎么能这么便宜。”
后来女主作雏妓艳名远扬,祖母将她送到军营,一次她对祖母说觉得自己快死了,祖母说:“用盐水洗洗就好了。”
讽刺又美好的是,女主居然遇到了真正的爱人,这个爱人帮她杀死了祖母,而最后,女主却放弃了近在咫尺的爱情,开始奔跑,一直跑了下去……
这本书的作者写过一个很有名的长篇,叫《百年孤独》。我感觉《百》和《红楼梦》一样,年龄未到最好别看,否则体会不了,很多年后我才体会到《红》中作者对薛宝钗不动声色的讽刺。
话说回来,马尔克斯的文笔相当特别,《埃》是个悲惨的故事,正如他副标题所说的,但他行文时不仅将自己的主观态度降到最低,而且,也将女主的存在感和自身感受一笔带过。
无需浓墨重彩,无需渲染衬托,却让人能感受到其中的冰冷和残酷,而拉美作家文字中特别的天马行空又让读者感到一种特殊的兴奋,就像一管冰水打到血管里,而你眼前却出现了漫天碎金火烧云下的葡萄园。
这就是我读《埃》时的感受,在80年代的《名作欣赏》里,从妈妈的藏书架上拿下的,当时大概10岁左右。
说到《埃》,又想到一个日本作家写的,叫《幸吉的座灯》,讲一个心地善良的叫幸吉的青年被逼弑母的故事,我还记得里面有个女孩,叫小山雪儿。她父亲是个酒鬼,母亲病在床上需要照顾(也许病是一种逃避),她从小就照顾母亲,并且恨父亲,里面有个片段,雪儿在切萝卜的时候,手冻得红红的,幸吉觉得萝卜在欺负她。
后来,狱中的幸吉得知雪儿后半生已经有了着落,就放弃了上诉,最终被判死刑,行刑前他做了盏灯,没做好,有点扁。
幸吉的母亲逼死了父亲,勒死了妹妹,原因可悲而可笑。因为他父亲是列车司机,给天皇开车时,看到前面有条狗(好像是这样),然后让车偏转了一下,就因为这个,被某位好事者写进报里,他母亲觉得有辱名声,而且曾有规定天皇的车不能转弯(没什么道理,就像很多宗教条例一样),于是就逼丈夫自杀,然后打算杀死一双儿女再自杀,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烈妇的好名声。
幸吉发现妹妹的尸体后,在与母亲争斗时,用菜刀杀死了她。
最后一句话是幸吉死后没多久,就传来了天皇身体欠安的消息。
云淡风轻的一笔,讽刺而悲凉。不知高高在上的天皇,可知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细节,就害死了一家人呢?
相比之下,《埃》冰冷中有一点怪异的美好,而《幸》就像一团握在手心里的雪,有点暖,但化成水终究是冰冷的。
接着,不得不说阿城的《棋王》了,这本小说我觉得是中国近现代中看过的最好的。
有人说《棋》是文革后的伤痕文学,的确,下面还要提到一本类似的。但我觉得,如果要类比,《棋》更像一本武侠小说,讲得是一个棋手如何超越自我的过程。看了后,再看到金庸古龙什么的,我一般翻翻就过去了,没发现多少值得细读之处。
因为棋王中有种特别的,古朴的苦涩和真实,就像上好的茶叶,即使是渣滓也会很香。
印象很深的是:
1、棋王(王一生)的母亲,用拾破烂捡来的牙刷把给他磨了一副棋,她不识字所以没有刻字,看了那透亮的小棋子,作者借人物之口感叹:
“唉,做母亲的……”
2、里面有个拾破烂的老头,是高手,王一生在破烂堆里拣棋谱,他过来,拿着一叠本子问是不是在找这个,然后翻了翻,评价:“这也叫棋?狗脑子。”
那一刻,我就知道了,什么叫霸气!
下面再聊伤痕文学,这里面我看过的最好的是赵本夫的《绝唱》。至今还记得里面的开头和结尾:一园翠竹,约八亩许……
非常荡气回肠的一个故事,或者说悲剧。
以上小说全是80年代《名作欣赏》里的,那时里面真有很多佳作,还有诗歌,比如台湾诗人痖弦的《盐》:
二嬷嬷压根儿也没见过托斯妥也夫斯基
春天她只叫着一句话:盐呀,盐呀,给我一把盐呀!
天使们就在榆树上歌唱
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没有开花
盐务大臣的驼队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着
二嬷嬷的盲瞳里一束藻草也没有过
她只叫着一句话:盐呀,盐呀,给我一把盐呀!
天使们嬉笑着把雪摇给她
一九一一年党人们到了武昌
而二嬷嬷却从吊在榆树上的裹脚带上,走进了野狗的呼吸中,秃鹫的翅膀里;
且很多声音伤逝在风中,盐呀,盐呀,给我一把盐呀!
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开了白花
托斯妥也夫斯基压根儿也没见过二嬷嬷
有时候想想觉得自己蛮幸运的,在童年安逸的环境中,得知外面并不像教科书上讲得那么安全美好,得知这个世界充满苦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