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见了亲戚的孩子,正念高三。看起来,她神情有些恍惚,不太愿意跟人多交流。即便笑着,也是勉强应付,笑容里有些拘谨,好像不太信任周围。
原来,两周之前,她因为不适应刚转校的住校生活,服了很多晕车药,被及时送进医院,才得以抢救。住院两周,昨天才出院,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
好好的孩子为啥成为重度抑郁患者呢?实际上,抑郁的状况,高二的时候就开始了,只是没有人知道。根据家人了解到的情况,谜底一一揭晓!
001没有得到过爱的母亲,不会爱自己的孩子
在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而孩子的母亲也是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同样也跟奶奶和姑姑一家长大。
孩子的妈妈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喝酒熬夜,很青春时尚。从来没有管过孩子,她也不知道怎么管孩子。
这次孩子出事了,远在福建的妈妈,并不想回来。回来了给孩子最多的交流还是一起打游戏,一起熬夜,其他的没有多少。
她认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过两天,她就会奔赴福建,去忙自己的事情。
对于她妈妈来说,她脑子里或许还没有孩子概念。她没有养过她,没有陪伴她成长,虽然已经17岁了,她和孩子没有过多的交流,没有很深的连接,亲子关系淡漠。
自己从小没有被爱过,拿什么来爱别人呢?所以,这个妈妈无需被指责,她也是一个受伤的人。
孩子的爸爸常年跑长途车,也很少见到孩子,更不要说陪伴了。
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爸爸妈妈爱的滋养,孩子的内在是没有安全感的,很脆弱,也不愿意跟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心声。
在加上学习成绩不好,内在的自卑,让这个孤独的孩子更加的沮丧,认为自己是不够好的。
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通过爱来解决。因为,爱,是万病之良药。
期待这个孩子,可以得到父母更多的爱,而这一切要由父母的意愿和行动为依据,父母意识不到,也不会有改善的行动。
002奶奶的打骂里,藏着叛逆和孤独
孩子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和奶奶最亲,也最想逃离她。
奶奶爱她,就是控制她,必须听她的,否则就是一顿打骂。奶奶认为自己没有半点错,自己从小带她,付出了好多艰辛。
但孩子忍受不了这种生活环境,不想再跟她继续住下去,感觉快崩溃了。
而奶奶也是个经历坎坷的人,自己的内在有很多的伤,她在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自己却不知道。
自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很多人最大的问题。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觉察,就是换位思考。
奶奶越是控制她,她越想反抗,越想逃离,内在的孤独感与日俱增。没有人可以懂她,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爱她,唯一剩下的就是孤独的自己。
如果奶奶不改变方式方法,不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仍然难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而改变一个人又何等难,况且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
所以,俯下身去听孩子,以平等的姿态,尊重的态度,还孩子一个自在的内心!对于一个老人来说,难!
003面对挑战,不知所措
刚刚开校,一个男生喜欢她,追求她。她不知所措,没有力量去拒绝,只想逃离。
换到新学校,要融入一个新集体,她依然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跟别人怎么相处,内在的孤独感与日俱增,没有更大的勇气去为自己而活,感到抑郁。
或许,从小就没有人教她,该怎么去跟异性相处;或许,还没有做好住校的准备。它就被扔进一个更加孤独的环境。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系列挑战,感觉到无助和挣扎,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一系列问题累计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同样要去解决一个问题,也需要时间,需要爱的陪伴。不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家人,不论是依靠药物还是心理咨询,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现在最关键的是,需要随时有人看护。因为她说,很多时候,自己没有意识的,明明知道是不可以做的,但是控制不了自己。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辅以药物的情况下,一定要多走进孩子,多鼓励她,给她爱的陪伴,让她有勇气和力量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的挑战。
建立一个小习惯,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价值,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感到未来的希望,是有帮助的。
抑郁本身,是很多感受的集合。我们需要去梳理自己的感受,去看看每个感受背后的需要,看看自己是因为什么而被困住,找到问题的症结,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在此,真心希望每一个父母,每一个家人,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陪伴和鼓励,让他们有力量和勇气,面对自己,面对周折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