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上周二(8月27日)Costco中国大陆首家店在上海开业,其客流量火爆程度直接导致Costco下午闭店。早在开店之初,Costco就做过解释,其服务半径基本上覆盖周边20公里左右的人群。只是,Costco远远低估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及消费热情。当日,估计半个上海的大妈们都蜂拥而至了。
在沃尔玛等企业中国闭店潮一波接一波的当下,Costco终于在中国大陆开了第一家店,于是各路自媒体达人纷纷剖析Costco多年来的创业之路,以及其成名的独家秘笈。这家被雷军奉为商业偶像的企业,以及被芒格想要带进棺材的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
1、降低SKU。沃尔玛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其强大的品类种目,多达13000多种。大家在沃尔玛,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是在Costco,每个品类只有几种商品,一个门店活跃的SKU数量才3800多。精简的SKU,必然意味着采购时的谈判能力,特别是针对上游供应商。
2、增强周转。Costco的商品周转率,高达11.8。也就意味着Costco的的一批货物,一个月之内就可卖出去,同一笔钱一年可以周转多达12次。对于一个零售企业,高周转率就意味着高利润。
3、始终坚持的25%比重的自营商品。在Costco,有25% 的产品是自营的,其余75%是品牌商品。这意味着Costco拥有了更多的议价权,用这25%的自营产品去倒逼75%的品牌商品降价,否则我就降低你的采购量,增加自营产品的比重。
4、Costco的产品包装更大、分量更足。在美国的Costco,都是每个家庭隔一两周集体采购一次,大包装、大分量、多储存。大包装意味着价格会更实惠,运输、采购成本都会更低。
5、Costco还在做金融。在美国,Costco和Citibank(花旗银行)合作,联合发行了一种联名卡,既可以作为会员卡,也可以当做信用卡,在Costco消费可以享受2%的返现。
如果以上都是Costco制胜之道的话,也只不过是术的层面,其更深的道的层面是因为Costco始终坚守着商业的本质,那就是一切以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或者更直白的说就是为客户省钱。
当商业走到现在,早已经不是了当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有与客户为敌的、以逐利为唯一本质的商业行径,早已经不再是当下的企业发展之道了。而是一切以客户为出发点的行径,都注将铸就成一道格外靓丽的风景线。
雷军的小米访校Costco,贝佐斯的亚马逊效仿Costco,查理·芒格钟爱Costco,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Costco可以铸就一种不一样的商业形态。
我现在从事教育行业,已然明了创业途中的诸多艰难与险阻。而今再回头,才蓦然明了创始人那句“教育是一场修行,是一个良心的始与终”。原来,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点燃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