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关系,前段时间着手做一个民宿专题,于是在Airbnb上搜到好几家特色不一的房子,联系上了之后好奇满满地前去采访。
几家房东的背景各异,有摄影工作室创始人,有自由职业者,也有服装设计师。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对专门做民宿的情侣。
最初的印象,始于颜值:
有人说他们的民宿止于颜值,那一刻,我有点心疼。 有人说他们的民宿止于颜值,那一刻,我有点心疼。 有人说他们的民宿止于颜值,那一刻,我有点心疼。 有人说他们的民宿止于颜值,那一刻,我有点心疼。慢慢的,是他们的经历:
女生小Y,大学里就有做民宿的想法,考研失败之后也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一背包就去了重庆一家青旅,边玩边做义工。碰巧这家青旅的老板也做民宿,回来之后,小Y决定把一直盘桓在脑海里的民宿念头落地。
2017年,刚毕业的小Y,就拉着男友S,用一砖一瓦、一钉一墙,一点点砌出心目中的民宿模样。
问他们,启动资金哪里来的。两人坦诚地说,用的是马云爸爸的钱,借呗、花呗、信用卡以及朋友借的钱。
渐渐惊讶于他们的魄力:
很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都处在一种生怕做错选择的心理上,生怕做的选择劣于上一个选择,生怕下一个岔路口就被甩在同龄人身后,做决定的时候很谨慎,甚至谨慎到失去自我。
而他们,却愿意一个陌生行业里面,赌上自己的未来。
再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原来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城市的民宿,而是莫干山。
又一次被触动。
男生S很认真地向我介绍,每一个物件的用心之处。日常沐浴用品用的牌子、床垫、摆件、音响……让我在采访结束之后还沉浸在粉色泡泡里。
同行的摄影师本身是个重度民宿达人,在回来的路上认真复盘:其实这家民宿更像是棚拍内景,在细节和物件上并没有做出与照片相符的品质感。
我没有反驳。
这几天深入想了想,回顾他们的经历,以及与我交流时的恳切眼神,我觉得,他们没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品质感,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经历和阅历受限,没见过、没感受过,是一种很尴尬的“我不知道还能这样”的体验。
就好像,一个拼命把破旧布鞋洗干净的孩子,没尝过穿舒适皮鞋的滋味儿。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来自阶层的诅咒?
我没有答案,也暂时不想要答案。
只是愿意相信他们会开一家真正的民宿,因为他们说过,要把乍见之欢变成久处不厌。
网友评论
02语言流畅,朴实真切
03最后说出真实情况:思维限制了认知
04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也是他们人生的经历吧。
不过为他们的梦想点赞,至少他们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