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6 凌晨一点半读完了《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是2017年读完的第一本书。还没睡觉,就姑且让我算作25日读完的吧,就算这样也比原计划迟了十多天。
说说读这本书的初衷,村上春树是有名的日本作家,其《挪威的森林》、《1Q84》都是早有耳闻,高中时候就翻过宿舍同学的书,其内容却是那时难以理解的。
我认为如此出名的作家必有其牛逼之处,故对其一直怀有好奇的心情,看到这本书的介绍中有一句话:“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 便果断加了购物车。
我在大二至大三曾经坚持夜跑了好一段时间,是喜爱跑步的,经常一人跑5km,打算17年重拾跑步,尝试半马。
对于写小说,也是怀着崇敬和憧憬的心情,算是不能作为营生的最高理想,虽然因为忙碌和懒惰2016年写的小故事到现在还没写完。
这本书似乎是正中我的下怀,谈论的是我最为赞赏的两个爱好。
现在看完,合上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本书是我认认真真读村上春树的第一本书,却不是他的小说,可算做他以跑步为基轴的回忆录,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村上君(装作很熟的样子)的性格,对写长篇小说所持有的态度,和最为主要的在跑全马、超级马拉松,完成铁人三项的心理纪实,写的很顺畅真实,其中偶尔表达对某事的看法或追忆我也十分认同。
Part 1:长跑
书是大概是以其参加的多次全马、一次超级马拉松(100km)、铁人三项比赛为顺序,对赛前的准备、赛时的感受都有较多篇幅的描写,对有跑步经验的人来说很有共鸣,能感受坚持的力量。
“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都不为过。”
关于坚持是有些玄妙的,内在的驱动与技巧相辅相成,要对自己的状态及心理小心翼翼地呵护,若是蛮横地对待自己的心,大多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因为我总是这样反复,所以有所体会。
曾听一个长辈提到“心智”的事,是啊,是对心智的把控就像对肌肉的训练一般,就算好不容易练出马甲线,感觉大功告成了,一旦松懈,一切就会恢复原状,不留一丝成功的痕迹。
我从村上的描写中感受到这种“小心翼翼”的对待。
Part 2:关于写小说
这是我很关心的部分,到其实并没有真正讨论到写小说的方法,毕竟不是一本教授写作的书,但表达了对写小说的看法,我深以为然。
“写小说是不健康的营生这一主张,我基本表示赞同。当我们打算写小说,打算用文字去展现一个故事时,藏身于人性中的毒素一般的东西便不容分说地渗透出来,浮于表面。”
我有这种感受最初是源于高中时读安妮宝贝的书,充斥着颓废绝望的气息,仿佛孤身站在凌晨三四点的绝对黑暗里,集中全身的力气瞪着干涩的双眼,渴望找寻到恶劣人性中的一点爱,将生命维系下去。
到了大学就刻意回避了安妮宝贝所有的书,不知她改名为庆山后是否还在凌晨感受着胃的绞痛剖开心写故事。
大学期间,有一段时间一口气看了海岩的三本书:《玉观音》、《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和《舞者》,很是喜欢前两本。
前两本给我了宿命般无法逃避的悲凉感受,每一个选择都是符合人物性格理所应当的,却有双无形的手推动着故事的走向,顺理成章地出现了痛心疾首的结尾。
就像人生一般,看似未来无法预测,而内在的性情却早已埋下种子,指向了无法逃避的结局。
我觉得写小说的人是务必要洞悉这故事的走向的。
Part 3 : 关于年岁增长
书中提到关于跑步成绩的事,大致意思是,年轻时就算不好好准备,也能在比赛中撑下来,获得较好的成绩,而随着年岁增长,准备做得日益精细,比赛状态不错,也没办法达到当时的比赛成绩了。
村上春树写到,“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外观也好,别人如何评价也好,都不过是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者,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具体地(如何琐碎都没关系)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年月,一次次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嗯,这个表达恐怕更为贴切。”
我觉得就像他在写跑超级马拉松时一样,好像跑100km找不到什么明确的意义,不知道获得了什么,却知道确实获得了一些。
“苦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好啦,脑子里有的、感觉一定要写出来的感受大致就这么多,写下来就打消了合上书就什么都没留下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空虚感。
顺便说一句,新年快乐!
希望2017做事情也能尽了力!
2017.1.26
冯小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