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在我的老家河南,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儿时到这一天时,父亲总是早早起来,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就开始窸窸窣窣摸索着收拾东西。迷迷糊糊听到推自行车的声音,最后就是栓门的声音。
当我起床后就会看到自行车卸下来几颗大白菜,几捆大葱,还有车把上悬挂的两斤猪肉什么的,我就知道今天肯定能吃上香喷喷的猪肉饺子。
接着就是父亲忙碌的时刻,一阵清洗以后,就是嗒吧嗒跺馅子的声音。不过每到这时,家家户户的案板都会发出一种美妙的声音,我们都知道那是幸福来临的征兆。
懂事后开始上手。每年冬至,母亲都包揽了活面,擀皮子的工作,而我与父亲承包捏饺子的工作,母亲的手很麻利,圆鼓鼓面蛋在母亲的擀面杖之下,三下两下就成了圆圆的皮,我与父亲两个人包都赶不上母亲的速度。
包饺子,驱汤子,下饺子,这些复杂的工序对于父亲来说,那是拿手的绝活。将各种调味料分别倒入每个碗中,再加入香菜,醋,香油,最后在浇入一份开水,所有的味道就迸发开来,冲刺着味蕾。
饺子是香而淡的,汤是咸中带酸的,吃一口饺子,再喝一口酸酸的汤,味道真是绝了,每每想起这个场景,心中总是无比幸福。
出来这么多年,关于冬至的味道也渐渐淡了起来。不过每年冬至我与先生都会吃份饺子,一份猪肉大葱,一份韭菜鸡蛋。一边吃,一边回忆曾经冬至的点滴幸福。
记忆里的这一天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闲话家常热气腾腾地吃一顿饭。年少不懂欢聚一堂的温馨与快乐,直到背井离乡这么多年才明白,才真正读懂了冬至背后的含义。
冬至当天,朋友圈开始了竞相斗图,在家勤劳的妇女们分享包猪肉饺子,异乡为异客的分享下速冻冻饺子,南方人分享下汤圆,也有的人约上两个朋友,在下班后几个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感受冬日里节日的氛围。
有人说仪式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生活的保鲜剂,这句话我很赞同。不知何时,冬日对于我来说,渐渐成了害怕的日子,我们吃不到手工的饺子,不能与家人一起包饺子,无法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聊着家常,节日成了伤感的日子。
有时候感叹现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与便利,有时候又讨厌当下的名利与过分的攀比,让很多节日不再像节日,一家人不像一家人一样生活。
作家冯骥才说: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小时候觉得冬至只是吃顿饭而已,并没有多少趣味。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对这个节日理解却越来越深。它背后的习俗,背后的文化,都在告诉我们何为人生,何为生活。
一年的冬至又过去了,明年的冬至我将在哪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