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美好 都在发黄的信纸上闪耀 那是青春失去记号 莫怪读了心还会跳
这几天整理书柜和抽屉,发现抽屉里厚厚的一摞信件和卡片,坐在地板上,慢慢的拆开信封,读着年少时我们彼此的生活和心情,稚嫩的字迹把思绪带回那年的时光,尽管在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感到温热和感动。
写信的时候 想着你 温热的字迹是我想要诉说的所有言语
记得那时放学后,去文具店挑选好看的信纸,买来彩色的圆珠笔,在书桌上铺开信纸,想着一个人,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逐字逐句地表达,不知不觉间写满三四张信纸,在结尾用彩笔画上各种符号。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折叠装到漂亮的信封里,再用卡通透明胶密封。
信封上写名字的时候,括号里一定要标注只有彼此才懂的昵称,总是要核对好多次地址信息,生怕寄错地方对方收不到,上学的时候故意早些出门,绕到邮局把信投递出去,之后几天便盼望着回信。现在的我们因为有太多的社交工具,不再害怕与谁失去联系,再也没有那种惴惴不安的心情。而男生的情书却不会通过邮局传递,它总是夹在向你借的某本习题里,当翻开书本写作业时不经意的从指间滑落。
读信的时候 想着你 字里行间是你想要倾诉的某种心情
年少的你总是故作镇定的将掉在地上的信捡起,放到书包里,害怕别人发现,回到家却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看着那些文字想着那个趴在书桌前写信的他,透过字迹仿佛听见自己怦然心动的声音,信纸上满满的心情是发几万条微信都比不上的真心。你看到那个笨拙的男孩,用几页纸和你谈学习、谈理想、谈生活,却只在最后战战兢兢地写下那句喜欢;你看到那个勇敢的男孩,写下有关于你的一切,字里行间温柔尽显,这时你不禁莞尔,庆幸红着的脸没被他看到。
情书片段微信让人再也感受不到一封信带来的感动,在发微信的时候我们鲜有踌躇的心情,不会字斟句酌,人与人高频率的交流,却少了那份真诚的心。社交软件让沟通零距离,却加大了「情感距离」。微信看到的是信息,书信感受的是情绪,看和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看是一种快速捕捉信息的双向行为,看到这句话反映在脑海中立即要打出回复的语句,而读往往是获取丰富情绪的单向交流,读的时候并不会去想应对的话语,能够将内容好好的消化,得到心理体验上的回报。
在用微信交流的时候,我们做的仅仅是联系,看起来是向所有人敞开自己,其实是另一种更大程度的自我封闭。而表情符号的出现,更让我们懒得用语言去描述心情和感受。在手机的两端,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比之前更多的陌生感,因为一切情绪都不再真实,表情符号是在用夸张和渲染的方式表达个人感受,从而会造成信息传达上的偏差和错误。
每一天,我们都会和很多人聊天,手机里不时弹出的信息,满屏的对话框,生活看似热闹,越是表达越感觉空虚,因为自己知道,那些极速敲打的文字,真心的话寥寥无几,那些伪装出来的微笑、兴奋、夸赞掩盖不了现实中的难过、低落和愤怒。现实中本来想打的一巴掌在微信上变为一个明媚的笑脸,在社交工具上我们永远是那个岁月静好、温柔善良的人,许多情绪被屏幕压抑在心里。
而书写是经过思考真实表达的过程,难过时写下的文字读出来的苍凉感,幸福时写下的文字读出来的喜悦感,是不会骗人的。情书之所以浪漫,并不是因为文采有多好,而是那一笔一划的字迹、笨拙的修改痕迹是那个人费尽心思的喜欢。直到多年后读了心还是会跳,那段相知相许的美好都在发黄的信纸上闪耀。
甜美而缠绵的言语和神情或许更容易打动你的心,但请原谅一个在这样的日子里出生的呆子,他只会用最简单而愚昧的书写方式来呈现心里已然无法压抑的悸动和持续的、无声的呐喊,但却又无能想出更婉转、更合适的语词,因此只好写下这单调而贫乏的三个字我爱你——吴念真
读到这里的你,想给谁写封信呢?亦或是想起了那个曾经写给你的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