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霈落未央】专题推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做父母是一门学问。过去我总是急吼吼的,看到孩子有一点错就迫不及待地去用高声吆喝去制止和教育,或者是以一个聪明的妈妈自居,去指责和打击孩子,彰显优越感,表达失望和着急。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由小时候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大声反抗,我在他心目中失去了权威感,甚至母子要成为仇人。
中午看了一个视频,那个把三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大学的陈美玲,是那样温柔而坚定,淡定地陪孩子们玩耍,启发引导孩子们,而看到樊登推荐的那本书《温柔教养》,我发现当父母真得需要智慧,温柔如水的力量也许很大,可能会水滴石穿。
我在反思,自己的这种强势和上进,是从哪里来的?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我排行老大,还有妹妹和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我亲眼目睹父母从土里刨食,到辛苦做工,再到做点小买卖,干过许多生意,见证了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我就对未来产生了焦虑,并暗暗发誓要出人头地,为父母和家人争口气,而这种责任感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就是所谓内驱力吧,现在看来或许有些狭隘和境界不高。但是上学的时候,这种想法切切实实激励着我,我很认真、很努力,渴盼着通过读书学习去改变命运。我虽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善于倾听,理解力强,热爱阅读,所以不用费多大劲就学习成绩好,一直处于上游。上学时带来的优越感,让我到了工作中也凡事力争上游,总是冲在前面,但是情商不高、工作平衡、人际关系等等让我屡屡受挫。我只能逃离出来,寻找新的赛道。
工作中,我总是督促同事和下属争先创优,领了很多活回来干,一心想在工作上有所突破,累得他们怨声载道,而在领导眼里成了有野心、爱争抢、太强势的典型代表,吃力不讨好。
周末晚上9:30我看到孩子物理老师发的答案,提醒他对答案,得到的回答是试卷落在学校里了。我立刻表示要开车带他去教室拿,他推托着说明天早上也可以核对。我知道他觉得写了一天作业,想晚上看看手机,想到他期中考试几十分的成绩,想到即将到来的生地中考,登时就火了,历数他往常成绩的差劲,还要用压缩生活费来惩罚他。结果可想而知,他知道我必定心软而有恃无恐,甚至插上房门,置原有的看30分钟手机后背诵一小时生地知识的计划不顾。
这样的强势,必然带来对孩子的高期待,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从小就习惯不需要家长督促的我,默认孩子也不需要盯着,等有时间去盯着他的时候,他已经不想让家长看着写作业了。时间久了,形成恶性循环,我早就失去了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只是一味地用暴脾气去对待。
反观现在的孩子,吃穿不愁,生在福窝里,手机、电视、网络等诱惑太多,崇尚个性,缺乏责任,本就会导致内驱动力不足,高压和暴躁只会让他心生反感,温柔、淡定、耐心、坚定的态度或许会让他们去反思,去理解家人的苦心孤诣。
再看看自己,虽然前半生我很努力,但是后半生由于性格、才华、环境等主客观因素,我过得也很平庸,这样不算成功的人生,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或许就是正向鼓励吧。
父母这一世为孩子操碎了心,担心孩子长大吃不上饭,担心孩子阶层滑落,可是父母也不是先知,不能全部预见未来社会的发展,这就是老话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吧。当父母不把当下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而是从点滴去影响他,用正向积极的品质去感染他,或许会有更好的成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