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力资源工作实操(人事、HR)HR们的交流圈
后喻时代的人才发展-组织创新的加速器

后喻时代的人才发展-组织创新的加速器

作者: 知了Rachel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15:53 被阅读142次

在多年人才发展方案销售顾问+内部COE人才发展专家的经验中,每每到了项目设计或课程设计阶段,总是会被不断的要求:“我们要“干货”!“我们的人很聪明,领悟能力很强,上干货就行!”,“我们的人都是高学历海龟,时间宝贵,直接上干货!”,或者“我们的行业很特殊,都是90后高级人才,超级聪明,只要有干货就行。”……等等类似的说法和要求层出不穷。而几乎所有的外部咨询或培训公司,要么是盲目答应干货需求,结果落下“不懂行业",“解决不了问题”,“不行”的名声;要么是不停与HR博弈,落下个“僵化”,“不灵活”,“太过于坚守他们自己那一套”的评价,好像服务于当前的90后的高知职场人,变得异常的艰难。那这个中问题出现在哪呢?

成人学习中,最重要的是Why,即意愿层面。但大多数的HR在短平快的业务压力下,却不停的要What&How层面的答案,所以永远拿不到令业务部门满意的结果。

管理培训中,在讲作为一个成年人能否做一件事,背后有三个层面的因素支撑:知不知、会不会和愿不愿,分别对应Knowledge、Skill和Attitude三个层面。

最上面一层是不知,对应了知识。知识决定了知道与否,是最容易改变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获得的部分。现在互联网、微课、知乎、得到等多种渠道可以让我们快速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只要你愿意,多深的深度都可能通过这些渠道获得;以踢球为例,想要知道足球的历史、发展、规则、赛事等各种信息都可以轻易获得。评判标准就是:会与不会、知道与不知道,非常简单。

第二层是不会,对应了技能。技能涉及到具体操作,涉及到从知识到动作、到行为的转化。评判标准就难了一些,涉及到掌握与否、熟练程度。还是说回足球,你掌握了很多足球知识,但是会不会踢、踢的好不好,这些都是另外一回事。掌握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以使大脑、肌肉熟悉所需掌握的动作、操作。

而第三层面是不愿,对应了态度,对该事情/项目/任务的重视程度,也就是你认为其重要程度。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改变的一部分。还是说回足球,可能你储备了丰富完备的足球知识,同时也具备很好的足球技巧/技能,但是要求你每周1-3必须晚上踢3个小时足球,你可能就不愿意了。因为在你眼里,这个时间里陪伴家人、独处甚至是工作是更重要的,你就不愿意把时间放在足球这件事上。那即便有很好的知识和技能,也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

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很多的足球知识和技能也一般,但是有一天你觉得你要给孩子做榜样,要成为一个运动达人,并且觉得足球是增加自己儿子的男子气概。你会做什么?短时间内恶补足球知识,使得知识层面的大幅增加。然后每天花1小时时间苦练,参加社区或公司的足球俱乐部,苦练足球技能,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所以“意愿”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内容。如果这点不到位,即便掌握了很多的知识、有很多技能、也不一定能很好的发挥;又或者,当需要你改变知识、学习新技能的时候,不愿意去改变和学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成年人的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备”,也就是学习意愿上的准备。“why”这部分要做足,跟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结合起来,他们才有可能真的觉得工具有用。

作为职场人,寻求解决办法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有没有意愿去做这个事情。只要有意愿,那“方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不愿意就“永远都是挑战和困难”。

而很多公司在寻找外部供应商时,最喜欢用的词就是“干货”,要“工具”要“方法”,这些对应的是哪?是什么?是知识层面,撑死了到技能层面,但根本不涉及到意愿层面。因此大家更多的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这挺好的,但跟我的工作离的很远,我应用不上”。所以我们用了低层次的解决方案去解决高层次的问题,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注定是解决不了HR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的。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用了外部供应商,大家对此的期待就更高,未能解决问题,或培训无用的感受就会更强。而内部授课,并非不存在同样的问题,而是大家对此的期待值没有那么高,抱怨就会更少。仅此而已。

企业中,员工才是最佳的问题解决者及组织创新实践者。关键在于,发动他们参与改进的意愿,并给予支持。

在互联网世界,追求“短平快”的背景下,如何做企业人才发展呢?如何让大家用较短的时间来参与所谓的“培训”,获得更多的个人成长,同时能解决企业问题呢?我们相信,在后喻时代,最佳的解决方案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而且后喻时代的员工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去解决企业的问题。所以,一个成功的人才发展项目,重点应在于给参与的学员最大的触动(Why),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或参与组织战略制定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现状改善的迫切性,并且主动寻求解决方案(What&How)。在寻求解决方案并尝试实践的过程中,企业高层和顾问深度参与其中:高层给予充分授权和支持,顾问从技能、工具、流程等角度给予输入,以达成人员发展+绩效改进+组织变革+创新企业文化打造的目的。

而这样的项目关键在于:一、组织高层的意愿和变革接受度;二、参与学员的组织文化及战略认同度。

组织高层没有强烈的改变意愿,或对于员工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不足,任意一点不满足,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确保项目的失败。这样的情况下,HR努力促成的结果可能就是多了一桩“你看,HR部门净花钱搞事情还不成功!浪费资源”的例证。

而参与学员的组织文化认同度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即便再有天赋和能力的员工,如果对组织文化不认同,对组织战略不认同,都不可能贡献出他们的智慧,更有甚者在项目中成为阻力,起到不好的作用都是可能的。所以选择合适的项目成员,成为第二个关键因素。

具体这个过程中,如何操作呢?我们后续继续探讨~也欢迎随时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喻时代的人才发展-组织创新的加速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ja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