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883d59153fc6a556.jpg)
记得哲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说过,自己只是问题中人。可谓一语道破了学问为人之有所非凡成就的天机。
成事,就是解决问题。
成事的历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不同的问题,成就不同的事项和事业,成就不同的人生。
问题解决,是成事的第一概念。
每天能否带着这样的意识、思想和概念去迎接旭日东升,决定一个人一天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意义、作为价值。
“问题解决”的普遍逻辑呢?我以为,冯唐先生在《成事》一书中列述得很好,不妨拿来为自己所日用:
■ 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次级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什么资源?■ 潜在的最大困难有哪些?
如此,就是管理学中“问题解决”的“鱼刺图”分析作为。可否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并“作为习惯”,既是考验自己能力的问题,更是形成自己卓越杰出能力的问题。在此,要特别挑明一点:为什么强调成事要坚持日常多读点书呢?因为所有著作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与作为套路。如斯教养自己,形成刚毅的逻辑作为习惯,才不会在日常并关键时刻“乱打仗、打乱仗”。
成事,从“问题解决”的概念开始,坚定不移走“问题解决”的道路。这是必须和必然的明确。但还有一个必须的明确要注意,即是:问题之人。这和梁漱溟先生所讲的“问题中人”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成事,是人的成事,是要靠人来成事的。所以,要成事的人,不能是“问题之人”,更不能依靠(任用)“问题之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要碍事、坏事,以至败事的。所以,成事之要在于人,也是内涵于“问题解决”这个概念之中的,是其应有之义。
何谓“问题之人”?“有病的人”——能力不济以至“无能”是也。“明辨之”是成事之必须要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48647/862363e147a8686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