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写了一篇关于购房借款的文章,有简友在留言中说到
“我一个同事说,虽然亲戚的钱也能借到,可是以后花钱就不自在了,不好意思去旅游,买衣服包包,干什么都得偷偷的。怕人家说,有钱不还。”
这使我开始思考,借了别人钱之后,自己应该以一种什么的态度来生活?
先不急着回答这个问题,说一个我之前的经历吧。
我大学毕业到县城刚参加工作那年,因为各类手续办理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上班半年后才发下工资,一下补发了6个月的,将近一万块钱(当时每月工资1500+)。工资刚一发下来,就有同学A知道了,A跑过来借钱,关系挺不错的,咱这也不好意思不借,于是借给他两千,说好的一个月后还(他的家庭条件很好)。结果,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都过去了,就是不提还钱的事,咱也不好意思提,毕竟都挺好的同学,眼看着他照样每天吃吃喝喝,唱歌按摩,也是无语。终于,到了我结婚的时候,这同学主动提起还钱的事儿了,但不是直接还钱,而是折算成酒,反正我结婚也要用酒,正好他干着点送酒的生意,于是我结婚的喜酒就有了。后来,我到市里工作后,他又找我借过几次钱,每次金额都不大,一千两千的,你说我还能再借给他吗?他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很能挣钱,但是怕他乱花钱,所以对他控制的比较严,于是他就把所有的好友接了个遍,借了不说还,逐渐把自己的信用耗尽了......
当然,这两年也遇到过不少张口借钱的其他同学,真有难处的,自己一定是鼎力相助,但是对于这么一类人,我是不借的,这类人就是在朋友圈里天天晒吃喝玩乐照片的,你生活过得那么惬意,还向我借钱,这不合适吧,我这媳妇孩子五六年了没有出去旅游过一次,吃穿用度尽量节省,连高端点的培训班都不舍得给孩子报,能自己教就自己教了,能报便宜点的哪怕离家远点也没事,我们这么扣扣索索省下来几个钱借给你去挥霍,我脑袋被那什么踢了?
回到我自己,这次我买房向亲友们借钱,大家给予了我高度的信任和大力的帮助,以前在县里工作时的两个同学听说了,也给我拿了几万块钱,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县城的老师,纯正的工薪阶层,家庭年收入超不过10万元,并且也都是养着两个孩子,借了他们的钱,我不着急还,还想着自己旅游、买买买,那合适吗?
所以,笔者认为,别人借给你钱,是对你的信任,是你们之间的情义,而你要时刻想着早日把钱还给人家,这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也就是说,你不仅要努力挣钱,而且要在保证了基本生活和子女教育、家庭医疗的开支外,就不应该再有其他过多的不适宜的消费了,攒钱、还债是第一要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