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和自己的斗争往往是非常隐蔽的。
人的七情六欲像议员一样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决定到底听谁的。
我们天生认为愤怒充满了力量,温柔没有什么力量,但在头脑里,大多数人的温柔都会打败愤怒。
你可以一整天都保持温和,但无法一整天都保持愤怒。
在一次次的斗争里,尤其是愤怒和温柔同时出现时,一旦温柔赢得了这一次的胜利,很有可能就将一直赢下去。
而愤怒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空间,就会慢慢萎缩,直到缩进了意识的最深处。
2
觉知,就是把那些藏在意识最深处的情绪,给照亮。
一个首要的前提是,每个人除非是生理上有缺陷,否则一切的情感都是齐全的,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
也就是说,人应该拥有所有的情绪,一旦某个情绪长时间没有感受到,那么就是被藏起来了。
我们被自己训练的不完整了。
觉知,就是找到自己欠缺的情绪,看到它。
3
观察,是为了查找为什么这种情绪藏起来了。
现在既然这种情绪已经被看到了,那么它又是如何存在的呢?
它对身体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觉知要主动的寻找,观察要被动的感受。
感受身体的起伏,感受最陌生的身体反应,不控制,随心而动口。
记着,只用语言,最好这时能够录像。
回放时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那么有过这种经历的自己,才算更加完整了一点。
4
不评判,其实是不控制中的控制。
控制是我们的天性,一旦痛苦被我们察觉,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要去除这个痛苦。
可是,痛苦太深太重,在去除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的是逃离而不是面对。
就如同割地赔款,这块不要了,不是租,而是放弃,让痛苦去住吧,我只要快乐。
可是,那块地是跳板,痛苦是腐蚀,会越来越侵吞自我的心智。
所以只有放开,不控制,控制着自己不去控制。
其实挺难得,就是一动不动的躺着,都是一种难得的事。
5
觉知、观察但不评判,三步走下来,一个新的情绪,或者说是更完整的情绪就被发掘出来了。
但,我们只讨论了方法,还根本没有讨论场景。
其实场景每天都在,凡是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哪怕只是纯粹的身体不舒服,也可以在让医生治疗的同时,感受一下从这种痛苦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
这种联想,是觉知前的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