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第十个教师节。一早就陆续收到学生们的祝福,我内心的感动与幸福,很难用言语说明。
他们感谢我,但不知,在成为他们老师的日子,也是我特别开心与幸福的时光。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也给予我满满的善意与能量。因为有他们,我才有幸拥有“老师”这个身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学生相处,他们也教会我很多。
谨以此文做分享,希望给同为教育者、为人父母者参考借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高三最后一节课上,学生跟我交流这两年我带她的感受。
她说:老师,你是第一个让我觉得学习没负担的老师。因为我基础很差,每次不懂去问其他老师,他们总会说,这么简单的题目你怎么不会呀?每次老师这么一说,我就更觉得自己很差,自卑得不敢问了。但跟你学习,我发现,原来老师你也有不会的题目,然后你会跟我一起思考,探讨如何去解这道题,有时你不懂还会请教我怎么想出来的。这个给我很大信心,原来我没这么差,会更有热情学下去了。
当时,学生的这个分享让我挺意外的,也给予我很多思考。一开始带学生时,我总会害怕犯错,怕万一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个我不懂的问题,会显得自己很不专业。但后面,也慢慢释怀了,发现:学生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而是一个真实并坦诚的老师。
首先,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在专业知识上不断精进,这样实力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才能拥有跟随我们学习,定能进步的信心。在专业上有被认可的实力,这是老师的基本素质。
但在一开始教学时,很多学生会因羞怯、不自信等,不敢主动与老师交流困惑。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与学生站在同等的位置,并身体力行去向他说明,不懂不是一件丢脸的事。不懂,学就好。
以前我害怕题目不懂在学生面前丢脸,后面,我渐渐也卸下人师的包袱,不懂的时候,我会主动坦白自己不懂,需要多点时间解答。有时涉及在计算时,我也会犯粗心毛病,每当这时我也会邀请学生在我计算时帮我校对,核实我有没错误。后面,我发现,他们慢慢敢于去指出我的错误,甚至跟我不一样的解题思路时,也敢于去质疑我。
记得带过一个男生,他基础很差,三条基本公式可以讲一节课的类型。但后面,他慢慢在进步。有一次,我跟他讲解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他突然给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这道题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思路?用某某思路不行吗?
我思考他的思路,确实有可能解出题目。便对他说:我讲了这道题目那多么次,你是第一个提出有别的解法的学生,这点确实说明你有思考,也懂得运用公式,这个很好呢。不过你这题也确实把我问住了,我们一起试试用这种方法行得通不?
就在那个当下,在学生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欣喜,那是一种把老师难住了的自豪感、看到自己进步的喜悦。他迫不及待地开始解题。虽然最后验证他的思路解不通,但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越来越有学习热情。再他们感谢我遇到不懂的题目,他会拒绝我的帮助,说:老师,你先别说,我先自己尝试自己解题.........
类推到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父母,而是一个真实并坦诚的父母。父母自身有自己一番事业,有处事为人的原则,孩子自然会对父母心生尊重。但是,同时父母可以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可以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出脆弱、不安等情绪,这样是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孩子会感受来自父母的尊重,也容易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获得能量。
重要并非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
在最初做培训辅导的前几年,遇到过一件事,一位合作老师私下联系我的学生,抢生源。当时发现时,虽然很愤怒,但我也没戳破那位老师谎言,学生追问我时,我也是简单说:这是老师们之间的事,我不想说,不能影响你的学习。学生没再追问,只是在后面给我发一条微信;无论发生什么,你在我心里的形象一直没有变的。
后来事情发展得超乎我预料,我选择跟学生坦白沟通。但还没等我开口,学生反而先安慰我:老师,其实在我追问你那一天,那位老师就把我们拉到另一个群里,说了很多你的坏话了。
当时我还年轻,内心还没那么强大,觉得很委屈,眼泪刷一下子就掉了。但后面学生说的,却一直让我记到今天。她说:但是,那位老师说每一句话,我都不相信。因为我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对我们的用心,你不是她口中的那种人。
那天她回家,微信给我发了一句话:别哭了哈,相信你的人永远都会相信你的。
这句话,我一直截图保存到今天。因为它时刻激励着我:做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无论作一名教育者,还是作为一个人,行动永远比语言更能代表一个人。少说漂亮话,多用心做事。
不要认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其实,他们比任何一个大人都要更加敏感地察觉到人的用心与否。他能分辨大人做的事是真的“为他们好”,还是只是“为了大人自己”。
想要做好教育工作,我们需先教育好自己。
后面,在教学中,我会学着把对学生的要求,转换对自己的要求,然后付诸行动。待我做到后,跟学生的分享,就不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大道理,而会是更有说服力的激励。当学生看着改变给我带来的进步,他们也会不自觉拥有“想要进步”的渴望,慢慢改变他们的行为,更加努力奋进。
但不要妄想,自己的改变就一定能促使孩子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永远自己,我们能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慢慢一点点去影响孩子。但孩子是否愿意改变,那是他们的决定,我们需要学会尊重。
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前几天,跟三年多未见的学生聚会。她说:很奇怪,时隔这么久没见面,彼此也改变了很多,但再相见却还是很熟悉。我表示同感。她说:可能这就是遇见对的人原因吧。
学生今年考上了华南师范的研究生。重逢时,她不再是当年那位遇事手足无措的高中生,现在,她的踌躇满志,立志当一名美术老师,她认为,艺术是文化的载体,她希望能让学生更多了解每幅画背后的时代背景、文化历史与思想。她说,技巧上的东西其实百度查一查,学生都能知道,但是思想却需要在交流中碰撞出来的。她说,她希望成为那种带领学生思考、探索的学生。
教育是什么?在我的理解,教育就是传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教育”这条历史长河上的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节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思想通过言传身教,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得以发扬创新。
在面对学生时,我内心充满了自豪。自豪于她也找到自己的热爱,自豪于这条教育长河多一了一位爱学生的“摆渡人”,我多了一位同路人。
未来,我将开启自己新的求知之路,多少会有点不安、迷茫。但因为有了同行者,内心会多点力量。
学生说,从高中遇见你,我好像从未把你当做老师,更多时候,我觉得你是朋友。
是的。我也从未觉得自己是“老师”,更多时候,我更愿意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战友,一起携手共进的同行者。
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