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我觉得我对孔子有误解,属于无知者无畏,不懂得敬畏。前一段时间听了两本关于孔子的书,一本是《孔子,人能弘道》,另一本是《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感觉价值很大,决定这几期陆续把这两本书整理出来。
为什么整理出来呢?
第一个原因是我儿子,很多时候没有在他身边,没有言传身教,当然,我也不懂言传身教,自己本身不懂,又希望他能够好一点,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孩,整理出来,以后会看到。
另一个原因呢,就是创始人思维,首先就是改造自己创造自己,这跟孔子讲的仁,礼,仁是内心的思维,礼是外在的行为,是从思维到行为,也算是一脉相承。
具体一点说,人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意识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按照这些方法去做。整理出来,自己也可以时不时的参照参考,同时呢,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朋友也可以参照,好的东西需要分享。
我相信,樊登做读书会的目的也是让人受益进步,也就无所顾忌的整理到这了。
下面是樊登的讲书内容:(接前面三)
那么,梁先生在这里边讲了一个关于宗教的本质的东西,他说,所有的宗教,都是来自于:人情志不安。
什么叫情志不安?
比如说,祥林嫂,受到了打击,祥林嫂的孩子出现了以外,祥林嫂受到了打击,她情志不安,她的心根本没法再回到当下了,然后她一天到晚的苦,难过,控制不了,所以,这时候,所有的宗教起的作用是安慰她,说你要相信,这是某一个神的安排,所以,你要能接受。
因此,很多心中有着大量痛苦的人都去找宗教来做安慰,做依归,实际上呢,这就叫做一团思意,这里边,实际上就是你把这一团思意,把你所拥有的一套,这些私心呢,无限方法,然后找到一个寄托的地方,实际上,这个根本不是孔子所提倡的。
孔子认为,人的痛苦是自然的,人的痛苦,有的痛苦就是痛苦,这是自然的一个事儿,对吗,所以孔子哭起来也是很难过的,这典型的就是孔子的几个学生死,他都苦了。
最典型的就是颜回,颜回在孔子71岁的时候死了,然后孔子苦的难过呀,就是痛哭,然后旁边的人劝他,说,你哭的有点难过了,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哭,为什么样的人哭,对吗,这是天丧我呀,这是老天爷要杀了我呀。 孔子哭的真的非常难过,就像个孩子一样。
这是人之常情,真实的事儿。

但是,这里边,紧接着的故事就吓人了。这个颜回的父亲跑来找孔子说,哎呀,这个颜回呀,真可怜,我们家没有棺椁,您能不能把您的马车给卖了,然后给他做一副棺椁。
因为孔子是有钱人嘛,孔子有马车,你把那马车卖了,给颜回做一副棺椁,把他埋了吧,颜回的爸爸来找他,然后孔子这时候一边哭,一边说,哎呀,自吾从大夫以后,不可以无车驹也。
孔子说,自从我从大夫,跟这些大夫们来交往,他等于也有这个头衔的意思,以后,我不可以无驹呀,我出门不可以没车,出门没车这是一个不合乎礼制的事儿,对吗。
所以,你看孔子的分寸是非常的明确。
他说我哭归哭,但是问题是我不能够做过分的事儿,他的这个痛苦是可以停止的,他这个痛苦是不会让自己的生活沉迷下去,拔不出来的,这就是不懈的功夫,他能够时时刻刻活在当下的感觉。
所以,哭过,该做学问接着做学问,该乐接着乐,该唱歌接着唱歌,作为一个人,你所拥有的这种生机畅达的感受,又会回来,但是难过的那一刻也是真难过,而不是说,把这个东西寄托给某一个神灵,然后这个事儿似乎就没有了,就像在逃避自己应该有的这个痛苦和难过。
所以,孔子并不靠神,并不靠宗教,并不靠许诺来生来给大家任何的帮助,孔子的办法就是不懈的修炼,好好的努力,让自己的仁心在此,做到像颜回那样,三月不违仁,你就很牛啦。
所以,他这个路子,为什么他是一个伟人,就是他跟别人解决痛苦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手段,ok,这本书讲完了有一份特别合适的歌送给大家,安心睡觉,听着好舒服。叫悠然操,王菲唱的。
孔子的这四五六的态度呢,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看自己,看当下,反宗教,为什么呢,是因为,
大家知道我们在讲那本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们(早先人),人们对于现实中做发生的各种苦难可以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人们追求未来。
人们到的是一个承诺的未来世界,我下辈子好一点,我这辈子早点死,其实也没什么。
所以,当一个人不看当下,不看自己,不看现在的时候,他甚至连仁都可以忽略,要的是那份远处的承诺。所以,孔子倡导一个人看自己,君子思不出其位,倡导一个人看自己看当下,说君子求助己,小人求诸人,然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都是一件事儿,就是你要知道你的人生是一个完整的。
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割裂开,说这个叫做现在,那个叫做未来,然后我为了未来,我要牺牲现在,这种想法会给你带来特别多的痛苦,就没法保持始终仁和乐的这种状态,所以,在反宗教呢,孔子并不是反对你去信宗教或者怎么样,他对于这些人,叫做敬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这是孔夫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所以,他很在意那些祭礼,祭奠的那些礼仪,他认为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对自己现在的最好的一个修炼。
但是孔子不会把他所倡导的伦理这些东西发扬成一个宗教的感觉,让自己成为一个教主,然后许诺你一个信我就可以得到什么东西的逻辑,他不会。
所以,上一次我们讲到这,叫做反宗教的部分。

那么,第七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呢,叫做自悟。
什么叫自悟,就是子觉四,孔子的学生讲,孔子四件事儿从来不做的,那四件事儿呢,叫做: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这四件事儿为什么很重要,勿意,别瞎猜。
就是,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很多事儿呀,烦恼是自己想出来的,就是自己莫名奇妙的会觉得我今天看他眼神儿不对,我认为他对我肯定是有问题。
所以,是推测,这个我们在讲领导力课程的时候,有一个部分,叫做推理阶梯。
什么叫推理阶梯呢,就是我会给大家看一幅画哈,这幅画就是鱼缸打翻了,然后一条鱼死在地下了,然后,这个小男孩趴在桌子上,小女孩在那哭,妈妈抱着小女孩在哄,保姆在那拖地,风把窗给吹开了。
这时候我就会问地下的同学,哎,大家看一下,是谁害死了这条鱼,就有人说,风把窗子吹开了,小男孩,他淘气;有人说,小女孩,为什么,因为她哭,哭肯定是她弄的;有人说,不对,是保姆,这保姆不小心碰的,因为他在拖地。
所以,每个人给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哈,后来我就很认真的问大家,到底是哪个,是谁害的,他们还说,小女孩,怎么的。
然后,我说,公布正确答案哈,正确答案就是:这只是一幅画,这些事儿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是我们找了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画,大家理智一点,连照片都不是,这是一幅画,对吗。
那么,为什么当我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呢,这个行为叫什么,这个行为就叫做推理。
大家说,哦,不对吗,我们在生活中很多推理,比如说名侦探柯南不就是靠推理吗,福尔摩斯,狄仁杰,全是靠推理活着呢,没错。
很多人靠推理活着,人类失去推理,这个世界将会怎样,推理是挺重要的一个能力。
但这时候我就会问大家,说你们在人生当中曾经有没有被别人推理过?
你的人生当中有没有被别人推理过?
大家纷纷点头,有哇有哇。
我说大家有没有比较惨痛的,大家说,有哇,有比较惨痛的,我被我爸爸胖揍了一顿,实际上跟我没关系,是吧,你看,过去30年了,这事儿你还记得这么清楚,当时你是什么感觉?
委屈,痛苦,生气,狠,对吧,当一个人被人推理的时候,会有这么多强烈的情绪,小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委屈呀,小孩子他如果偷东西你如果揍他,他哭的没那么难过,但是他没偷东西你揍他他就受不了了,因为,并不是他干的,是别人干的,这时候他会特别的委屈。

那么,这时候我要问下一个问题,我们在人生当中有没有推理过别人?
这时候你发现我们在课堂上就沉默了,很多学生就开始,嗯,点头,感受到了。
我们有没有因为推理别人给别人造成过伤害的,对吗,生活中这样的事儿很多,所以,勿意,别瞎猜。
大家知道,孔子在绝粮于陈蔡的时候,有一次,他们不是轮流做饭吗,那么多徒弟都是大男人,对吧,大家轮流做饭,然后,粮本来就不多了,没什么米了,后来就有人过来跟孔子汇报:我看见那个颜回偷吃,一边煮饭一边偷吃。
孔子说,不可能,颜回不可能偷吃,这人的品性咱们知道,三月不违于仁嘛,他不可能偷吃。然后过了一会儿,又来一个人,说我看见颜回 偷吃了。
不可能。
过了一会儿,子路来了,真的偷吃了,我看见了,嗯,孔子就有点信了,这不会吧。然后过了会儿,颜回进来,盛饭,他把颜回叫过来,说,回呀,你今儿偷吃了吗?
没有哇。
那大家说你偷吃呢,哦哦哦,是这样,煮饭的时候哇,有一些米掉在外面了,然后他,颜回就把掉在地上的米吃掉了,然后今天这个饭我就不吃了。
颜回把没煮熟的饭掉在地上当作今天的主食给吃掉了,因为他煮饭不小心把米掉到地上了。被别人看到后说颜回偷吃。
你看到了吗,臆测有多么可怕,臆测会让颜回变成一个偷嘴的小孩。
我们在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臆测,昨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特别好笑,咱们有一个会员是众筹女王,中国众筹女王,做这种众筹发售做的最厉害的一个女孩子,然后也是我们好朋友,她在网上讲,他说有一天回到家,看到她儿子,叫当当,小男孩,三四岁。
手工做了一个小王八,然后呢,他觉得挺好玩儿,挺好看哈,结果拿起来一看,发现王八身上全都写着他妈的名字,王八的各个角落都写着他妈妈的名字。
然后,这会员说,这小子,真不像话,这么小,会骂人了,然后就把那个当当找过来,要训他,说,你怎么在王八上写妈妈名字呢,然后,当当就很委屈,就哭了,说,我想把它做礼物送给妈妈,我不要送给爸爸,我专门留给妈妈的,所以在上面写上妈妈的名字。
ok,你看孩子的心多么的善良简单纯真呀。

但是,臆测是多么的可怕,就是我们看到这个东西,我们脑海当中产生了大量的想法,就开始为自己委屈,为自己难过,然后生气。这个世界就乱了。
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大量的烦恼,这个我们不能放开了讲, 放开了讲就太多了,你把所有的新闻拿出来看,这里面臆测的部分都会特别多。
当然,不是说大家没有质疑和臆测的权力,这个是有的,但是不要用这种臆测给自己带来特别多的烦恼。
在没有出事实结果之前,在没有得到结论以前,我们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情绪,调动情绪就意味着:找,调动自己的情绪就意味着你不在当下了,你脱离了仁的那种状态。
所以,认真的回到此刻当下的状态,你发现这就到了仁,而且你能够做到勿意,对吗。
第二个叫勿必。
没有什么事儿必须怎么着的。
所以,很多人讲,言必信,行必果,这个话呀,在孔子那是一个非常低的修为,孔子说这是不错的小人,一个小人,人品还不错,他能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自己根本就不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为什么呢, 因为事情是变化的呀。你为什么必须怎么怎么样呢,你为什么不能够通权达变呢,所以,通权达变其实是孔子非常重要的一个状态,我能够根据此刻的状态来调整我到底该怎么做。
你读孟子你会发现,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你看,古人的话把我们折腾疯了,孔子的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也。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所以孟子对孔子的理解是对的。
当然,勿必,还不光是这层意思,有很多人有强人意志,就是,你知道,伟人和独裁者的区别是什么吗,这个特别有意思哈。
说,伟人,他做事儿的方法叫做:我必须,所以我能够。
这个独裁者呢,叫做:我能够,所以我必须。
你看,这两个词这么一换,就会发现希特勒和圣雄甘地就跃然纸上了。就这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圣人,他说,我必须要做到这件事儿,所以,我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尽人事听天命。他朝着那个目标不断的努力。
而一个独裁者,说,因为我手中有这个权力,所以,我必须得这样做,这事儿我想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因为我说了算。
强权政治,对吧。
所以,你发现,勿必,也是孔子做事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勿意,勿必,勿固。
什么叫勿固?
叫固执己见,有很多事儿在我们看来,我们有很多人,尤其是你跟那些,比如你跟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聊天,你会发现,你想说服他转变一个观念,很难。
我有时候跟出租车司机聊天,就劝他们说,你们也可以开滴滴呀,你们干嘛非得要弄这个,他不开,那玩意儿,没意思,挣不到钱,我告诉你,你跟人家又不认识,人家不跟你派活儿。你看,他跟指挥部的人不认识,没人给他派活儿。
他根本不愿意去了解那些新生事物。
固执己见。
今天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