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党·编辑推荐时差党民俗
许小意的英国漂流:国际化女性

许小意的英国漂流:国际化女性

作者: 伦敦许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05:12 被阅读60次

    读到一篇文章,谈英国女人和法国女人。

    我没有在法国居住,自然对法国女人不甚了解,但是偶尔的几次旅游,对法国女人的韵味印象深刻。相比之下,英国女人——我指普罗大众,而非被商业和媒体美化出来的女人——离淑女二字还差很远。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个法国女人,她非常羡慕英国女人可以醉酒,狂欢,在冬日街头着超短裙买醉,带人回家上床。而在她眼里,法国女人,不化妆不可出门,自小被家教管着,熟习淑女礼节并奉行到老。所谓优雅老去。

    西方女人

    在我眼里,西方女人过的坦荡些,自在些,随意自如些。性别障碍,在海外已经模糊。相比之下,中国女人身上的束缚和标签太多,过的拘谨。但是我又觉得,女人若坦荡如英国女人,肆无忌惮,毫无女性气质美感可言,又是一件可惜的事。她12、3岁开始习化妆,不懂青春自然美丽的价值,厚厚的妆容从此跟随一生。早早的开始约会,过于早的开始经历成熟人生,或许早早生子。

    酒是她们必不可少的良伴,周末的午夜列车,挤满了去party, clubbing的女人,因为熏醉,说话开始粗俗,露着长长的腿,厚重粗旷的高跟鞋加上金属质感浓厚的首饰或包包,浓黑的睫毛和偏棕色的粉底,这样的夜晚和这样的一群女性,对不起,在我眼里,毫无女性美感可言。这样浓重粗旷的美和旧习,如同歇斯底里的重摇滚一样,让我无法欣赏和理解。但是当然,如同那个法国女作家一样,我欣赏她们的率真,勇气和自我。

    不过,我仍然觉得这个世界有点性别分工总是好的。男人负责英武,女人负责柔美。女人如花绽放,世界美好。

    中国女人

    年少的时候,常常很羡慕那些学贯中西,漂洋过海,留洋归来的大家闺秀,以为她们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世界,知性学识礼节兼备,才是女人榜样。等出国了才发现,在国外晃了一圈,也不代表你肚子里学识足够,也有很多人不过镀了了层闪亮的金箔,看着很好,并不实用,甚至还有欺骗性。

    但是出国晃一圈总是好的。不管国内就业形势多么好,海归挣的钱还不如小学同学高,但有几年在外面漂游的经历,人生可以说上够丰满够有价值。但是在海外晃荡过的东方女性,是否就可以说国际化了呢?

    国际化还真不是那口流利英语来彰显的,或者把自己的中文名字改成东西混合式,比如卢西亚·张之类,也不是你和多少欧美帅哥恋爱来衡量的。往往靠这些资历在同胞面前显摆的女性,我越会质疑她的国际化程度。

    在海外越久,越发怀念自己本土的女性群体。东方美,在我眼里有无法替代的价值。我认识的一个日本女性朋友,不漂亮,在一群西方人当中特别安静,有一种独特的温婉,但是说起话来有学识有风趣。她说在日本大龄未婚女青年的称谓比“剩女”难听多了,甚至有些辱骂性质,但是她依然奋斗在这里,准备她的博士申请。

    我最心仪的东方女性,跟国际化没有关系,性格纯善温良,腹有诗书,持家,教子,也救济天下,民国以来这样的女性代表太多了。但是哪怕没有什么学识文化,没有飘洋过海,一辈子相夫教子,做家务,与人为善,也仍然是美的,她们不需要用一口夹生的英语来张扬来为自己加分。

    (后话:这篇文章写于2014年,2018年我把我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如卢西亚·张一样的东西混合式,看到这篇文章里提到了混合名,巧合到有点好笑。其实我6年前初次用微信的时候,用到就是混合名,带" .", 还带了一个“中间名”, 中间名是一个朋友们熟知的昵称。改了几轮之后,又回来了,而且更简化了。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用自己的名字拼音来做英文名就已经很好,但是老外发起音来实在别扭,我特别不喜欢听别人叫我的名字有着摸不着调的,此起彼伏的,各种飘忽的重音,有点起鸡皮疙瘩。改东西混合名纯属为了沟通方便,读不懂中文的老外可以叫我英文名,中国朋友则知道我姓什么就好,简单,碰巧我还有个特别的姓。取这个混合名,大概也是意为着自己海外生活十年的烙印,东西方的两种Identity 都在,都不能抹去。也觉得,好好的中文名字只简化成了拼音,其实很单薄,撑不起中文字的内涵,可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小意的英国漂流:国际化女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ax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