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到一项很有意思的读书活动中,这个活动要求社员每周至少贡献两次读书笔记,形式不限,想想自己读了很多的书,也有一些书读了好几遍,书的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心得体会,却没有集中的整理出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因此今年我下定决心进行拆书,把读过书经过我的思考后重新整理给大家,这个系列我暂时命名为《城读》,基本做到一周1-2更左右,欢迎催更。
今天要拆的一本书名字叫《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这本书说实话我看了3遍左右,每次看都有新的心得体会,作者曹政,互联网行业从业近二十年,先后从事产品、研发、数据分析、架构管理等诸多岗位,任职于绿盟科技、百度在线、四三九九网络,江湖绰号“互联网百晓生”,经常关注他微信公共号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曹政具有广泛的阅读面和知识量,语言朴实却洞见深刻。
而这本书是其经验的总结,所以涉及范围比较广,从新人职场,创业投资,产品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的干货不在于战术的方向,他更像一位长者,循循善诱,在你的产品、技术关键处,点拨了一把,读后就觉拨开云雾见青天。今天我暂且就从新人职场和产品技术两方面来聊一聊,至于创业投资和经验管理以后有机会和大家聊聊,那两项和目前大家的交集并不是很大,毕竟大家偏年轻,谈投资谈管理,略显空洞。
1.新人职场-核心在于思维的改变
对于尚未进入职场以及刚刚入世不久的小菜鸟们,我给他们的建议通常是:尽快明白以后自己想做什么。不管你自己目前所处的行业内是什么,位置是什么,哪怕现在你是扫大街的,你都有权利去找到你以后想干什么。但是学生思维和职场人的思维很大一点在于,学生思维更想让你告诉他一个答案,而不是方法论,所以在如何去找自己未来想从事的方面,我更愿意分享性格分析,职业分析一些方法论。至于你到底适合哪个职业,其实真的要靠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我也不是人生导师,我也不能从短暂的交流中知道你想干什么。这个世界给我们创造了太多的条件,你喜欢写作,微信公共平台,简书等等自媒体给你发挥的余地,你喜欢市场运营,不妨低门槛做个简单的微信公共号去运营,你喜欢产品,一线城市那么多互联网公司,给你那么多试错的机会,去尝试嘛,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该怎么办,把握权在你们手上。
进入了职场,我经常对小白们说三不要,不要被鸡汤蒙蔽,不要被厚黑学蒙蔽,不要被公司宣传蒙蔽。在一家公司是要努力,是要勤奋,但是不是无脑的工具型输出,多去思考一些东西,工作中是怎么去优化工作,怎么去提升工作质量,怎么去沟通,怎么合作能够达到效益最大化,也不要相信所谓的比你优秀的人还要努力的鬼话鸡汤而每夜加班到深夜,提高效率,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就行了,你要争取做一个吃鸡肉的人而不是喝汤的人。所谓职场厚黑学,所谓公司宣传,也是同样道理,不要被网上的帖子蒙蔽,不要被电视剧描绘的阴谋论和背景论而玻璃心,不要被公司高大上的宣传片,华丽的背景犯花痴,你要独立思考,主动搜寻信息,从获取的一手资料上去判定这家公司靠不靠谱,进来1年或者3年想获得什么,透过现象精准判定,厘清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有舍有得。
当然在职场中,基本的职场素养是必要的,在这一点上我和曹大师的观点一致的,信用和操守伴随你的一生。不轻易承诺自己难以兑现的事情,这和敢于承担是两码事,在自己能够踮起脚够得着的时候,把握机会,否则这只会让人觉得你不靠谱从而印象大打折扣,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现象你见得少么?职场中有太多嘴皮子很溜手上却没一两下功夫的人,他们经常在老板面前立下flag,兑现不了承诺他们总有圆场的借口,这就是本事,但是我们大部分不具备这样本事的人就不要啪啪啪打脸了吧。另外,掉节操的事情不要做,也不值得炫耀。例如吃回扣,贪污公款,和供应商作弊掏空公司等等,蝇头小利很诱人,但别毁了自己前程,不该拿的钱不要碰,不要把自己的信用一步步败光。
所以在职场中的小白们,最核心一点就是深度思考,书中曹大师多次提到希望大家能够多看书,这就是让你培养深度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多去看看别人怎么体系化思考的,多去研究别人的见解,结合自己本身的经验,如果再能找到机会做分享输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你算是在深度思考了,很多新人,一上来就踌躇满志,立志要改变这个系统,改掉那个产品,但是他们至今都没有好好思考过,哪些是真的问题,哪些是涉世未深的误会。
在这个章节的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个人价值,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以外,要考虑到行业红利和平台价值。风口上的猪会飞,十几年前985牛逼的毕业生去了诺基亚和去了阿里巴巴,可能目前的身价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呢,大家还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要认为你所处的平台牛逼就是你牛逼,也不要天真的以为你自己的价值就是靠自己勤奋努力获得的,其他行业的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傻逼。支持每一个年轻有才华的你们去追逐平台红利,行业红利,但是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莫装逼莫认怂,是我们温柔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2.产品技术-尊重商业的本质
无论做产品还是做技术,很多人都叫嚣着从用户角度出发,然后做的时候,还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这是行业的通病,更不用说什么老板每天一变的拍脑袋需求了。
其实无论做什么需求,最根本的还是要尊重商业的本质,就像我们做理财一样,用户恨不得要一个年化20的活期产品他们最开心的了,人性贪婪嘛,但是不可能啊,商业社会存在的基础是什么,是等价交换,你要我提供这个提供那个,不肯出钱不肯不力,显然违背商业本质的,因此多少创业公司烧着风投的钱,嘴上喊着羊毛出在猪身上,降维打击等等互联网术语,死在了资本寒冬里,违背商业本质的是伪需求,你真的撩到了用户的G点了麽,别瞎哔哔了,玩资本游戏罢了。
当然伪需求也不是那么容易判定的,360免费杀毒模式怎么走通了呢,因为用户在上网过程中会产生持续性消费,而且这个消费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增强,谁通过免费的服务掌握了入口,那么就可以在商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说实话,这是往前推5年的流量思维,目前流量入口,社交入口,哪怕支付入口等等都被巨头占据着,你还想和巨头们玩一样的游戏?判别你的需求商业模式或者需求靠不靠谱,最简单的判断法则,有没有提高效率,有没有节约成本,两者都没有,就可以不考虑了。
如何挖掘用户需求,网上一搜一堆,真正研究用户的需求,尤其涉及商业模式颠覆甚至战略型产品的推出,一般大型公司都有用户研究部门做专业的调研以及用户分析得出的,但是具体效果怎样,我也不发表意见,但是一般来说,用户头疼的地方就会是需求发掘的地方,用户搜索比较多的东西,也是需求衍生的地方,用户操作不方便或者在用户路径数据陡降的地方都会是用户需求发掘的地方,因此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不仅仅是在这个产品上你是深度用户,同时也是关注用户,关注数据的狂人,发掘每个小点,思考一下,迅速迭代。
就像微信红包的诞生,没有那么多神话,微信支付最早的团队是财付通,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手下有几个小孩,说发红包挺好,我们做一个发红包吧,这个技术要的成本很小,所以大家用业余时间就做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腾讯灰度效益,因为在这样的成本内是不需要报批的,微信红包这个在腾讯内部,除了微信支付团队,马化腾和张小龙都不知道。按照吴毅的说法: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听到外面特别吵,我推门出去,看到大家又推又笑的,我说这样不好吧,我们在上班,你们在干嘛,他们说老大,我们把红包做出来了,特别好玩,你也来抢了。最早微信红包只是一个插件,他也抢了,接着有人把这个分享到其他群里,让别人也来抢。
因此只是身边一个小小的尝试,就引爆了整个互联网圈,需求没有那么多神话的东西,发掘到了一个点,用户是不是真的用的不爽,是不是真的玩起来很兴奋,市面上是不是有人也在做,想好了就去尝试,就去迭代嘛。每次看到很多人分享所谓的需求理论,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开始扯,扯了一堂课都没弄清楚需求这两个字到底什么意思,看完了课程,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具体怎么做还是不会,与其这样,还不如花点时间和用户打打电话,让研发清洗一下服务器的日志获得用户数据研究研究。
当然,很多人都会提醒产品经理,不要被用户的话所蒙蔽,不要被用户牵着鼻子走,用户说什么并不是他的需求,估计大家都听厌了,的确是这样,正确的废话,但是做的时候很多产品经理就开始任性互为了。做产品的除了要深度思考以外,还有一点,要克制,产品经理的定义是,让合适的事情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发生。
3.最后,说一下这本书的不足。
当然这本书的涉猎广泛也是一个弊端,每个章节,甚至每个段落都可以独立的写一本书,面面俱到却缺乏延展。因此,对于一些互联网从业经验不丰富的人来说,很多细节的精彩之处会忽略,甚至觉得读完了很精彩,但是感觉什么都没得到,看完就扔在一边了。这本书还是建议大家多读几遍的,起码对你的产品,职场,甚至互联网行业你都会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框架,至于框架里面补充什么内容,还需要你后面自己不断的渗入阅读去补充,这本书写的比较实在,抛问题,解答问题,有些观点虽不认同但也在理,如果10分实满分,我愿意给这本书打分在8.5左右,也推荐给各位能够读读。
大城小胖,互联网金融高级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坚持从商业,人性,数据三维一体审视互联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