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到,“到了北京要生气:第一,你一个人带着两个稚龄的孩子,没那么多力气。第二,那是别人的地方,你没有充分的发言权。第三,如果你寻找的是干净、秩序、效率、礼貌、和谐,那就该留在欧洲。”这段话说的没有一丝一毫善意,带着即将对北京之行的偏见与傲慢,在未踏足这片土地前,心里已经有了怨气,觉得北京是野蛮之地,而不像欧洲与她自己那样文明开化。
欧洲也是别人的地方,龙应台却能客客气气、心平气和、坦然面之,而对即将要去的北京,心里早生出要生气的预感,抱有这样的态度,显然这趟旅程不会愉快。
果然,在机场过安检时,穿制服的中年妇女对龙应台说话的声调,让她感到像一条抽得出血的鞭子。带着意识形态的眼镜认为一辈子也没听过那样凌厉如刀片的中文,与东德边境上的警察同样凶狠。可是对美国以莫须有的罪名灭国伊拉克的这种滔天罪恶龙应台该如何评价呢?到停车场去的时候,又觉得不被信任,入乡不该随俗吗?到哪里不该遵守哪里的规矩吗?能为你破例吗?为自己拿着行李费了点劲而愤愤不平、牢骚满腹,欧洲就允许按你自己想法随意做吗?
接着,龙应台又嫌卖菜的年轻男人有一肚子气,态度不好,又挑剔年轻胖子对称呼的执拗,嘲讽围观的人带着看热闹的欣喜。在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难道来北京的目的就是为了挑刺与拌嘴吗?如果抱着尊重与宽容的心态,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只认为遭受到了抽的出血的鞭子,而不认为自己用犀利文章,用意识偏见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这种抱着自己是圣人,别人都是小丑或是妖的粗鄙想法,注定会拉低自己的身位。本以为到大陆能享受到人人敬仰的优越感,没想到被机场的工作人员还有小摊小贩们打破,心里充斥着失落与受人慢待的愤感,这才有了这篇《在北京吵架》满含怨气的文章面世。
记住,即使是圣人在普通老百姓眼中同样啥也不是,不要把自己看的过于高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