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妈,您要的孙子生好了,过来养吧!”》,收到一些评论,大多数人都比较认同自己的孩子就该自己养,也有一部分措辞比较激烈的,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会,父母不帮忙看娃,自己就没法生活。
这样的论调,我并不陌生。
在生了二宝我决定自己带的时候,先生就跟我表达过类似的论调。他认为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家自己带娃,还要照顾上幼儿园的大宝,这样的日子简直不能想象,养孩子没父母帮忙怎么可能呢?
我坚持认为生了孩子可以自己带,是基于三点认识:一、自己的孩子自己养,我父母就是这么养大我的,我也一定可以养大我的孩子;二、收入与我们相当的同事中就有妈妈全职带娃的,证明我们的收入水平完全可以养活一家人;三、若是没有父母帮忙就没法养娃,是不是父母双亡的人一辈子都不能要娃?显然不是。
事实也证明,我们完全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带娃。白天请保姆照看,晚上俩人一起带,确实很累,累病也是时有发生的事。一开始矛盾也很多,但接受现实后,一家人反而变得更加亲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也都融洽很多。
仔细分析啃老养娃的心理,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生了孩子执意要老人带,不过是想高攀一种自己还配不上的生活。
众所周知,找老人看娃可比找保姆看娃省心多了。一来,不担心老人害娃;二来,老人不光看娃还会做家务做饭;三来,夫妻收入入不敷出时,父母还会拿出自己的养老钱补贴小家庭,一举三得,真正实现了:妈妈生,老人养,爸妈只管来欣赏。
有一个跟二宝般大的孩子,每天都是跟奶奶出来,后来得知,孩子出生十二天,妈妈就把孩子搬进奶奶屋,孩子黑白跟着奶奶,奶奶还要做饭做家务。你说,让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就觉得老人都不帮一把,让妈妈处境如此艰难,到奶奶这儿怎么又完全OK了呢?
爸妈在家跟住酒店一样,起床走人,吃饱离桌,饭菜不可口还要给个差评。孩子不到一岁,爸妈出去旅游半个月,奶奶独自在家带孩子。
再不久,奶奶心脏病发,不能帮忙看孩子了,妈妈不得不找了个保姆,也一样过来了。
为什么一开始不找保姆呢?省钱呗!省心呗!
家里阿姨跟这个奶奶聊的多,一次回家跟我说,奶奶心里苦呀,累的受不了。有天儿子没上班,在家看到自己妈跟个陀螺似的忙完这个忙那个,才知道妈妈一天过的多累。后来呢?跟妈说了一声“妈,您真是辛苦了!”就没了。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尤其是从小没受过苦受过累的人,若非迫不得已,谁会愿意多干活呢?
啃老养儿是没有上限的,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些人做不到。
认识一个人,叫他L吧。孩子出生不久,奶奶查出扁桃体癌变,好在奶奶有积蓄,积极治疗,病情控制的不错。这期间,奶奶治病,孩子就一直由姥姥姥爷带,孩子两岁多点,姥姥生病住院。这时候媳妇提出来,孩子都是我妈带的,现在我妈累病了,也该你妈来带了。
真是活久见,我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双方父母既然都身体不适,不去想怎么多挣钱怎么让父母晚年活的更舒服一些,却在这里矬子里面拔将军,挑一个身体相对较好的来接着替她干活。她是缺胳少腿了还是半身不遂了?只能说,这姥姥累病也是注定的事。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选择啃老养娃?因为他们既不想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又不想受苦受累。最好是:睡到自然醒,想花就有钱,孩子生完就不用管,长大还特别孝顺自己。
以前父辈经常说,等你们上了班结了婚,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现在的父母成了孩子生完任务就完成了。一样的为人父母,工作内容减少,周期变短,这算偷工减料不?
真的想过进门有人伺候出门有人尊敬的生活,不是没可能。无论家境如何,实现比现在生活更进一步还是可以的,问题是,你得肯出力气呀!
我跟着学写作的老师汤小小,一个县城出来的普通人,进过工厂也做过销售,最后跟写作死磕到底,在纸媒盛行的时代就实现一年发表1400篇文章的壮举。现在开办写作班,学员更是遍布各大自媒体平台。
她天生会写作吗?开始全职写作的前十个月,她就是练习各种写作方法,从早到晚的写。她在教程里写:人人都可以写作,只要你有一支笔一张纸,你就可以开始写。写作能变现,好好写还能挣大钱,现在汤老师的学员里,月入过万的比比皆是。
对写作不感兴趣,你还可以兼职滴滴呀,送个外卖呀,送个快递呀,现在快递员收入过万也不是个例了。实在不行,你还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消费呀!开源节流同样重要。挣着2000块的工资,就不要去奢望月入2万人的生活。
想过好的生活本没有错,十九大报告都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是什么?你靠自己努力,让父母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敬你是条汉子!你靠压榨老人实现自己的自由,我瞧不起你!
生孩子的头几年,有些惊慌失措,有些鸡飞狗跳,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的身心和思想适应新环境的自然反应。既然选择了要孩子,就努力去适应这个过程。
养孩子最累头三年,但绝不是孩子一上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孩子上了小学初中要操心的更多更累。为人父母,不能在孩子小的时候适应这个过程,不能从孩子小的时候跟着他一起成长,那你现在所有的享受都是在透支未来。
未来有你好受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