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回到家里,杨母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搓着手跟在儿子身后问:“阿政,见着晓君了?谈得怎么样?”
杨政看到母亲的样子就知道晓君的诀别跟自己妈妈脱不了干系,他故意说:“谈得不错,等我工作稳定下来,我们就结婚。”
杨母立刻着急了:“啥?结婚?晓君不是……”
杨政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的妈妈,等着她说下文,杨母尴尬的说:“那次见到晓君,她好像不愿意这么早结婚。”
杨政说:“早吗?也不早了,我的同学,不上学的早几年就结婚了,晓君的同学有的都有小孩了。”
杨母又说:“可晓君在村里教书,你到时候要在市里面上班,你们就这样分开两地啊?”
杨政说:“到时候总是要调到一块的。”
杨母不再说话,她心里琢磨着余晓君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那天她明明答应自己,等杨政回来就跟他提分手,怎么儿子却说要结婚了呢?
可这个时候她也不能立刻去质问晓君,让儿子怀疑自己,母子之间凭白生了嫌隙。难道是晓君不好开口?还是她见到儿子后又反悔了呢?杨母心中干着急,却毫无办法。
之后的几天,还没有到杨政约定的去单位报道的日子,他在家每天跟着父母,帮忙做一些田地里的农活。
杨母在杨政面前也没有再敢提他与晓君之间的事情,只是一天天的让她心里不安,儿子虽然没有再去找晓君,她估计着晓君已经履行了她对自己的承诺,可那天儿子一回来就一脸淡定的跟自己说等工作稳定要结婚,还是让她睡不好觉。她决定在儿子离开家之前找个机会去问问晓君他们那天谈话的真实内容。
可她实在没有借口去找晓君。直到杨政去单位报道的前一天下午,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杨母终于耐不住找借口出去,她就是想着在晓君下班回来的路上“巧遇”她,打探清楚,让自己安心。
杨政发现了杨母的意图,在她说有事出门的时候,对着杨母的背影说:“你是去找晓君问她怎么不跟我提分手吧?你不用去了,她已经跟我说了。”
杨母听见儿子的话,才知道儿子已经知道了,至少是猜疑了自己。难道晓君跟他把话都说透了?杨母退回屋里,她当然不能承认自己的所做作为。她尴尬的笑了笑说:“你不是说你们要结婚了吗?怎么说了分手的?”
杨政说:“你用不着试探我了,也不用猜疑她。晓君那天跟我说她不喜欢我了,所以要分手。她没有说是你让她跟我分手的。”
杨母着急道:“我肯定不能让她跟你分手啊,我之前是不怎么喜欢她,因为她没有工作,觉得她会拖累你,可现在她也有了工作了,我就不反对了。”
杨政说:“既然你不反对,那我还把她追回来。”
杨母说:“儿子,既然人家都不喜欢你,你还上赶子去找她干什么呀?她也不见得有多好。不如等你工作了,再看看吧。说不定同事中就遇见你喜欢的人,那岂不是更完美了。”
杨政听了母亲的话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他没有立场去责怪自己的母亲,她的出发点,从她的角度而言,是为了自己。看着母亲小心翼翼的说着这件事,他突然不忍心再伤害她。
于是,杨政从善如流的说:“也好,既然她提出分手,那就先分手吧。我明天就要去单位上班了,先把工作做好再说。”
杨母这下可是高兴了,儿子终于开窍了。她为了让儿子彻底死心,又说:“这就对了,晓君前段时间,还跟学校的老师有些话,别人说的也不好听。虽然我也相信她那孩子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但是毕竟被人这样说总是不好的。”
那些流言,杨政也知道。受伤的只有他最爱的女孩。可他不能再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来任何情愫,免得母亲又去找晓君,给她带来困扰。
他只说:“现在那些都不重要了。”
这话说到杨母心里去了。她的理解当然是,既然分手了,那些都不重要了。
过几天,村里就出了“晓君跟学校的同事相好,跟杨政分手”的消息。几乎一夜之间,全村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晓君甚至跟自己的父母都说,这是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