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名为《妈妈给我买了一双耐克球鞋,学校就取消了我的贫困生助学金》在网上引发热议。据说这名大学生的父母省吃俭用几个月,给儿子买了一双打了四折的耐克鞋。
这个学生是喜欢打球的,很喜欢这双球鞋。然而正因他穿了耐克,学校取消了他的助学金评选资格。关于评选助学金的“矛盾”和要求,一下子在社会和高校引起了热议。
什么是贫困生?非贫困生?首先我们来看下界定标准:
参照市民平均消费水平,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
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伤失或部分伤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
在申请的学生中,不少学生满足了上述标准。那位因为穿了耐克鞋子的学生被取消助学金的学生,也一定满足了上述的某种要求。如果单纯是因为学生家长给自己买了一双耐克鞋而取消了助学金的评选,这是不合理的。
当然了,学校是根据学生的消费情况而为,这也是合理的。如果是学生自己拿着家里或者国家的钱买的,那么那学生就没有资格评选了,因为他家里贫困,他还没有省吃俭用,加重了家里的负担和消费观就不对。
评选助学金,合理的关键在于,是否审核者了解了相关的实际情况,申请者是否满足了相关条件。
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学生达到评选标准,却因为名额有限没申请到,或者有资格去申请却把名额让给别人。
然而讽刺的是,一些明明家庭情况还可以的学生,平时花费很下得了手,还是要硬着脸皮去申请,捏造事实,真是“勇气可嘉”。更可笑的是,还能申请到。
�高校助学金的制度有缺陷,当然人的天性也会有缺陷。其实,关于审核办法,我们的标准是这样的:
1、班级成立贫困生考核小组,成员5-7人(视班级人数多少而定),由本班里的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部及多数同学认可的普通(非贫困生)同学代表组成,考核小组必须做到看问题客观,办事公平、公正,忌感情用事;
2、贫困生考核小组对申请贫困生的学生进行调查,其在校期间的生活表现,平时消费情况,充分征求同寝室同学的意见,必要时可通过查询"金龙卡"消费情况予以确认;
3、调查结果交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综合衡量,进行初审后报学院审核。
可是现实情况,高校或者认证部门在评选助学金的时候,很少遵循上述要求,只是按照申请者的填写资料来看。所以导致了有些家里情况明明还可以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还要去跟贫困生抢名额,拿国家的高额助学金。
审核者的了解深浅和申请者的虚实反映是评选助学金中最大的“矛盾”。当前作为笔者,我个人总结了高校在选择助学金的几点弊端:
1.班级缺少考核小组。
我了解,很多的班级在挑选人数的时候,往往是班长一个人做决定。为什么只有班长一个人呢?这是比较伤脑筋的,一方面觉得评选麻烦;另外一方面觉得学生的家庭隐私公开太敏感。可是,名额有限,不得不选啊,于是就让班长根据感情情况乱选了。归根到底,没有成立考核小组,大多是班委会嫌它麻烦和不作为的结果。
我们班助学评选今年就做得可以,8个班干部成立一个评审团,去按照申请者在讲台上的透露相关情况进行最优选择。这是很公正的,至少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捏造和某些暗箱操作。当然了,我们的评审团会保护申请者的隐私。
2.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因为没有全面的标准。纵使有了,又存在许多漏洞。一般而言,只有少数学生能有资格申请,可是现实就是,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申请。在申请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庭情况好的同学居然获得了名额。一些心思不太正的学生,也“攀比”想去申请,不惜捏造和作假。
3.夹带个人感情。
一些辅导员、班长,在选择申请者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学生所担任职位、个人情感的爱好而选择。在学校里,我看到一些担任学生会干部跟辅导员关系靠的近的人,在评选奖学金、助学金就容易多了。这也可以解释很多的学生会干部放不下学生会职位的大原因。
综上所述,我深深觉得助学活动的完善和公正选拔,不是由一个环节的成员所决定的,而是因多环节的成员配合才行。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公正选拔。
1.把助学金制度继续完善。我们的助学制度,还算可以了。只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以及也不完善。在西方很多国家,高政府部门把学生个人家庭信息录入相关网络系统之中。这样,高校或者认证部门在评选的时候方便得多。而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2.基层贫困认证部门要全面了解申请者的家庭情况。一些不是贫困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认证部门的盖章,看出了其中失职。这一关是是否能通过是很重要的,因为基层是反映助学申请学生情况最可信的一个环节。如果基层认证部门公平公正,了解全面和有所作为,那么其他的环节也容易不少。
3.适度公开的选拔。班级成立一个评审团(6~8人),在私密的地方对申请者在讲台所说进行评选和对比。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选出最需要的学生,这是很有效的。注意哦,是适度的公开,既能体现公正性,又能不伤害申请者的尊严。
4.学校、辅导员,应主要根据学生的贫困情况而定,次要考虑平时表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对有关学生进行思想工作。一些贫困生,一旦获得了名额,拿到了奖学金,就大消费,这样的行为必须加以禁止和引导;一些没有申请资格的的学生,一旦发现,就要严惩和进行思想教育等。
6.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我是小辉,更多文章,
更多系列,精彩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