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之说(十八)

与之说(十八)

作者: 段靖 | 来源:发表于2021-08-29 10:28 被阅读0次

如果我们认真地聆听,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人,就可以让我们内心深处真实的东西浮现出来。

——乔布斯

1,强弱之比较

表达强硬是最容易的事,莽夫多是强硬的,独夫更是强硬派,而软弱在很多场景,表现的则是慈悲的考量,是对不确定选择下的一种尊重。

强硬是种炫耀,软弱是种怀柔,二者比较起来,人们似乎更容易进入第一种状态,而对于第二种状态往往会感到一丝羞愧,以为就是无能的表现。但这都是一种偏见。

墨子悲丝而泣是软弱的表现,杨子岐路而泣也是软弱的表现,老子的复归于赤子则更是一种软弱的主张。但你能说他们是无能之人嚒?

野蛮的、心智未开化的人,为了自己生命存在安全的保障,更容易产生强硬的情绪,一点就燃;与此相反,文明人,为了主张个人的自由与氛围达成和谐,更多的会表现出软弱的一面,犹豫不决。这也是为什么,暴君的指令神速、民主的主张迟缓的缘故。

君子常被小人欺,野蛮骄横易成霸。近的不说,元明清即是这样。绕指柔玩弄于股掌之间,多是流氓对付士者的手法——外柔而内毒。

与友聊“果断”时联想到了强硬和软弱,说,在羡慕强硬派的同时,对于软弱亦不能轻易加以鄙视,因为表相的华采很容易迷惑你的心智。究竟个般,还需你有个时间的度量——审视成因、爱如耦合。

2,顺大溜

不管社会怎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世道的堕落,并不是我们也堕落的理由。

——王小波

顺大溜是普通人最为轻松的选择,他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大脑思考,只需有这么一念“别人都这样,跟着走应该没错的”就够用了。毕竟思考是件痛苦的事,在他们看来,没必要做那种复杂的工作,简单的顺从即可回避很多苦恼的发生。

“你这样活的太累了”,“你想的太多了”,“生活本来就很简单,有些东西不属于我们思考的内容,干嘛累了心呢”,“幸福快乐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快别把自己看大了,随大溜吧”……等等诸如此类的劝导语是会经常遇到的,当你想要有所思考并提出某些质疑的时候,这些智慧的语言就会通过好心人向你传送过来。

这就是他们眼里正确的选择——放弃你自己。于是,安然;于是,了白;于是,如意。

但,总有个疑问,生命赋予我这副大脑是干什么用的?难道就只能做出他人指令的机械反应?这样的话,我还具有独立的生命个体的体征吗?

答:No,虽然表面看上去你是个有机生命体,但也只能算是个寄生虫,依附在宿主的外膜之上。

生命该如何进行主张?幸福当如何考据?

我想,各个层级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诠释。放弃自己是一种选项,自由自己也是一种选项;主动相信是一种选项,主动质疑也是一种选项;投机淫巧是一种选项,恪守原则也是一种选项……

你是谁,你就会采信哪一类。在此,很难达成共识,因为彼此所构筑的坐标系原点不同,所得出的认知方程必然有所不同。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种观点: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就请相信自己好了,切莫对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刻意的要求。每每想要“好心”的时候,轻轻地问一下自己:你怎么这么肯定,你就是代表正确的一方?

人们之所以被奴役,都是他们甘愿被奴役……

世上,的确有跪族一说。

什么是跪族?答:好权淫巧类,并经常与蝗人等价。

3,隔代

人类的进步在于下一代不听上一代人的话。如果听话,就是重复,原地踏步。别人如果进步,你就是倒退。或者可以这样说,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物质的落后还可能有机会赶上,一旦思想认知对新事物反应迟钝,你下辈子也别想赶得上。一代人的愚蠢注定会影响到下一代人。

今,周哥有请,谈及父子之间的关系。说,父亲可以屁颠屁颠的给儿子站台,但儿子很难为父亲围个圆场。于是便聊起了代沟话题。在我看来,有代沟才是正常的,说明下一代正走在超越上一代的路上,反之,若是没有代沟,可能会有两种情况:1、上一代很优秀,下一代力乏;2、上一代平常,下一代很low。

作为父辈,心理还是蛮纠结的,一方面想让儿子听话,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他有所叛逆。如何调和好这种关系,就看父辈的涵养了。

对于前辈,懂得放手很关键。周哥在这一点是做到了的。所以相信亦然会比他更优秀。顺便与其他友人说上一句:上了年岁,最忌讳的就是倚老卖老。不要整天像个抱鸡婆,把孩子裹在自己的围下,孩子长大后,就要有独立的自我空间,千万不要用你“正确”的想法去干涉他的自由。那个干涉不是厚爱,而是一种戕害。对性灵者来说,最大的尊重,就是对他自身独立的行为主张给予有距的关切。

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没有好好爱自己,而是常常因为别人消耗着自己。

做功就做有用功。

爱不是羁绊,而是成就和布施。

4,展示

于是,想想自己,为什么总爱留下自己的影子?你是在比较庸俗,还是在比较美丽,还是在比较智慧?

展示有多样,但很多时候,面对一些所谓的美人照,你根本就不知道是该夸人呢,还是应该夸景呢,还是该夸Ta这富有的令人嫉妒的闲情雅致呢?

说这话,不针对任何人。美,理应有所坦然,而不是包裹着不见光,但光显也是需要有个适度,当它构成刺眼的光芒,则又会转换成为一种耀盲的戕害。

你的美,无需太多的粉饰,有过,即可,一盆水即可映出你的本来。

There are cracks in everything, that's where the light comes in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如是对友说:当你把这段话念完,问下自己:你是什么?你究竟想成为什么?你心底之光可曾洞穿过你的胸膛?

湿透的衣裳,终究会干,可以遗忘的,都不再重要 ——尼采

5,被自愿

可是,大跃进又回来了嚒?

只是这回不是钢铁,是苗苗。

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 ——王家卫

但愿这些都是没有的事实,烦恼自然散去。但这只是空想的一愿,无语的一愿。

望天,有云在施布。

你还记得那句话吗: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而有人却不知人间烟火味是什么味。

而有人却不知世事无常潮起又潮落。

如此调侃只有自己知道有多麽苦逼。

当被强迫的短信发来,说你得自愿配合的时候,我知道我可能需要又一次被自愿上了。

6,脑残

是不是脑残,人们是很难对自己作出判定的。因为谁都不想给自己戴顶傻帽以示彰显他人。但有一条可以拿来做个比较,即你是否只接受某一固定的传信?

岁月静好,经常在微信和抖音上喜刷刷刷的结果是什么?

答:傻白甜,只要满足了动物式各种欲的小小需求也就OK了。

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结果是什么?

答:你本来就很苍白,想不平淡都不可能。

曾有位朋友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其实晒出来的并不是幸福,而是嫉妒恨和装出来的恭敬,包括高看自己的,和被别人高看的。其实那不是你。

问:有没有第三条出路可以选择,遁无痕迹?

众,多是盲流。而个体一旦步入激昂,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激昂想要的那个结果。

人若不谦卑,德就配不了位。而德不配位者所带来的那个恶,他自己并没有察觉到,反而以为自己是在表从良的决心。

认知有度,度在见识,度在妥协,度在悲悯。

7,选择

选择构建了你的人生,这其中也包括“不选择”。

事实上,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不变依旧作为可变的选择了。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当你发出这样一声哀叹的时候,你的选择是自己,还是交付给了随机的适变?

8,改变

改变是个痛苦,但不改变会显得很愚昧。在有知的痛苦和无知的愚昧之间,你得做出自己的选择。

释迦摩尼是个觉醒者,于是他踏入了慈悲境;

老子是个觉醒者,于是他选择了退而求其道行;

孔子是个觉醒者,于是他选择了明知无为而有为;

笛卡尔是个觉醒者,于是他选择了坐标系里的人生;

……

许多人以为简简单单的就好、平平淡淡才是真,是在于他根本还未知晓简单和平淡的真切含义。

这知之后和知之前上的感应,看似好像是处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其实那只是个投影的斑落,只有顺着光走过去,你才会发现,原来这素简的本地风光啊,竟会是如此的不同。

镜境之源是为真。

问:你是在镜中,还是在境中?

答:愿做境上梵花开。

9,文字

在中医思想里也存在大量的类比推理,被后来的认知判定是错的。譬如:“夜明砂”(蝙蝠拉出来的屎)可以起到明目的作用,这就是从自以为在夜间蝙蝠都能捕捉到飞虫眼力厉害类比出来的结论运用。

在唐宋诗词里存在大量的自然比赋拟人词句,也是类比思想的惯用却很少有直接的灵魂剖析。譬如那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句很美。但这个美究竟表达的是什么,众说纷纭。对此,人们更多赞美的是画面感,至于想要表达什么,有那么一点,或根本就没有,完全凭你来猜,美其名曰——这是留白之美。

……

这些,都是平面语言文字给我带来的丰富的感性思想。

思想观念常受制于语言文字的表达,感性不需要逻辑。

线性文字强调逻辑,平面文字强调画面。这或许是这国人不讲逻辑的原因之一吧。说它是一种缺失也成,说它是一种优美也成。就看你个人的喜好了。

同属东方大国的印度与我们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印度高种姓多为雅利安人种,雅利安人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大,许多哲学家都是这个种系的,现今IT业程序猿印度无疑是排名第一位的。别忘了我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的发明的。而由印度人发明0这个概念和书写方式,是人类走向理性世界的一大创举。

我们后来的多属于蒙汉人种系,是被改了造的一种后中国人,相比大和民族似乎还欠缺了那么一点传统中的中国人的影子。至于对此怎么评价,无言,略……你认为好就是一种好吧。

曾有好友好意的向我建议,在你论述的时候,能不能多找些生活场景做个比喻,接个地气呀。

当时回说,譬喻都是不严谨的,你看数学里有没有譬如说这种说辞。后来想想,这大概就是对逻辑概念认知上的一种分野吧,逻辑强调勾稽关系,前后环证的缜密性;而画面理解者不愿深入,以为,能直面感觉到的才是最好的。

后来,自己也开始学会做比喻了,然而所带来的后果就是,接了地气却在理的关系勾稽上差了很多。是老了的缘故?总觉得自己是在退化。惭愧啊。

10,遗忘

遗忘很喜欢这首《遗忘》旋律(听曲,起初是想到了茶,然而快到结束的时候恍然醒悟,应该是酒——那茶是记忆,那酒才是遗忘)。

当你沉浸其中,那个遗忘似乎又成为了追忆,在静谧的夜晚悄然爬上心头,那些记忆中的影子,随着时间在模糊、在淡化,而你,又能拿什么来排解现在的你对往昔的恋眷?遗忘,在一杯茶的时光里雾化了,成为消遣的空落,说,那是禅境,我在没有思想的状态下,被自己也给忘了。

问自己:我这是在哪儿?

有答:就在忘的音符中寻找答案吧!把茶挪开,来杯酒,你,就会知道你究竟在哪里了。

爱的缱绻恰是一声柔美的希予——我忘了我自己是谁了?你来告诉我,好吗?

相关文章

  • 与之说(十八)

    如果我们认真地聆听,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人,就可以让我们内心深处真实的东西浮现出来。 ——乔布斯 1,强弱之比较...

  • 与之说

    文/子涯 时间如飞箭, 昨日的孩童时代, 懵懵懂懂就过去了。 从未感觉到遗憾, 也从未觉得孤独。 直至长大以后, ...

  • 不可与之说

    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小便问题,以我正常人的思维,一直都没想通,术后病人在床上为啥不...

  • 与之说(7)

    To hate, to love, to think, to feel, to see; all this is ...

  • 与之说(6)

    萨特如是说:“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关键词: 独处。做自己的朋友。 平衡。平衡...

  • 与之说(十二)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与之说(39)

    语言文字是个既开放又封闭的群落①。 人们在思维模式和思想境上的反映,无不与其所用的语言文字相关联。 线性(如拼音)...

  • 与之说(十七)

    一、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在于智慧是在寻找规律,而聪明是在寻找漏洞。 实用主义者喜欢做聪明的事,一般来说爱把“活在当下”...

  • 与之说(十五)

    醒悟的人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心怀怜悯,能够透过人间苦难去思考什么是伪善、罪恶、公正与道德,冷漠和麻木的人是不屑于做这...

  • 与之说(十三)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之说(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yw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