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向一位学姐请教。她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我们学校现在评课,主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很少关注老师的讲,我们会有意淡化课件是否精美,教案是否详细。”
言犹在耳,今天在学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时,第108页论述了好课标准的变革,真正“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读书,归纳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价:
第一,学生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也就是学生是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是否能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情绪,整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的意愿是否持续增强。真正好的老师要使孩子的表情变得丰富而活跃,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学会阅读孩子脸上的微表情。其实从一个孩子的脸上,就可以知道学生学得是不是比较好。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也会判断出老师教学好坏,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对我来说,最好的表情就是能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如果孩子默然或者追嘴巴,或者表现的懒洋洋,心不在焉,那么说明孩子学得不开心。
第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参与状态主要表现在参与的主动程度,深度和广度上。我们要学会察言观色,观察学生参与的主动程度,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或者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和讨论。参与的深度,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是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生是否投入了感官种类,比如口、手、脑等等。
第三,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一种在特殊的状态下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课堂是通过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来完成的,所以考察课堂上学生的交往状态,要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能否协调沟通各自的想法,联合所有的力量,为达到某一个目的而相互作用,孩子之间是否有比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他们的交往是否发生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状态下的,交往的氛围是否民主宽松和和谐,学生能否在交往中大胆的发言,提出问题和不同观点,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得到了保护等等。
第四,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的状态主要表现在能否围绕重要的问题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等等
第五,学生的生成状态
课堂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性是指学生理解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转移的过程,而是依据其自身的经验来建构,发现和领悟的过程,课堂上师生是否能生成预设的内容?是否能自主自主的生成非预设的内容?得到意外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在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不断尝试,不断发言交流碰撞的课堂教学风格。即使有时候,一节课并非那么看起来高效。但我宁愿磨刀不误砍柴工,先让他们习得思考的方法和思维支架,然后进入迅速的自我生长。
祝愿学姐的学校和课堂,越来越生动有趣!
就此搁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