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妈宝爸: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怎样说,才能使孩子更配合?
请大家一起回忆,是否遇到过以下类似的场景?
1.当我们正在忙碌时,总会遭到孩子的打扰。
2.当爷爷奶奶准备带孩子出去玩时,孩子总是粘在我们身上。
3.当孩子拿着糖要求“再吃一块”时,不论我们如何苦口婆心劝说,都无济于事。
不久前,真实案例就发生在我家里。
一、孩子不配合,只是因为你
晚上有我每周一次的吉他课。为了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我正在家里紧锣密鼓地练习着。
小豆丁听见了音乐声,跑过来拉着我的胳膊提出需求:“妈妈,陪我过家家吧!”
“抱歉,小儿子。妈妈今晚有吉他课,所以必须提前练习。我能忙完后再去陪你吗?”
过去,在我主动承诺“等我忙完就去找你玩”后,小豆丁通常都会回复“好吧”,然后暂时离开一会儿。但这次小豆丁思毫没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大概是太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一起过家家了吧。
他继续拉扯着我的衣服说:“妈妈,你陪我一起过家家好吗?”
“我需要练琴。你现在可以去和爸爸玩儿一会,等我忙完了就会去找你,好吗?”
“不,妈妈。我们一起过家家!”小豆丁不为所动。
我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只能坚决地对他说:“不行,小儿子。妈妈必须要练琴,你这样已经打扰到妈妈了。”
小豆丁急得快哭了,央求说“不嘛,你陪我过家家吧!”
很显然,这套沟通方式已然失效了。再讲下去,恐怕我的小宇宙就要爆发了。到底该怎么说才管用呢?
我想,也许他并不知道“你这样会打扰到妈妈的”中的“打扰”意味着什么,同时,他也不知道“今晚我要去上课,所以必须练琴。”为什么呈因果关系。
是不是我讲得还不够透彻?我能不能再往深挖一层呢?我不停地在脑海里检索着答案。
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再次尝试一下。
我冷静下来,平静地对他说:“小儿子,妈妈今晚要去找老师上课了。”
小豆丁在认真地听。
“如果我好好练习,就能将吉他弹得很好。你觉得那时候老师会说什么呢?”我开始酝酿神秘的氛围,好将他带入我的感受中。
小豆丁好奇地睁大眼睛。
“老师一定会说:啊,弹得很棒呀,那我们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了!”我声情并茂地提高嗓音,并假装自己已经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面带微笑。
小豆丁被感染到了,眼睛笑得成了月牙状。
我趁热打铁接着说道:“如果我没有好好练习呢?结果不会弹,那怎么办呢?”
小豆丁顿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老师一定会说:‘你是不是没有好好练习呀?那新课没法讲了。’啊,小儿子,妈妈该怎么办?”
小豆丁跟着一惊。
“那妈妈现在要不要好好练习呢?”
小豆丁使劲地点着头说:“要!”
见状,我赶紧说:“谢谢你体谅妈妈,小儿子。等我忙完,一定去找你哈。”
“好”他一边说,一边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当小豆丁充分理解了“为什么上课前一定要好好练琴?为什么妈妈练琴时不能被打扰?”,他便开始感同深受,转而尊重大人的想法了。
此刻,他的内心独白应该是:“哦!原来上课时,老师会检查作业的。如果妈妈完成得很好,不仅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还能继续学习新课程;如果完成的不好,老师一定就会知道妈妈没有好好练习,更遭糕的是老师可能就此不再教授新课程给妈妈了。那可不行!千万不能因为我,让妈妈的学习受到影响。嗯,我还是去找爸爸玩儿吧!”
他应该在为我庆幸:还好现在没有在课堂上,不然妈妈怎么向老师交待呀。
我也在庆幸:幸好我及时让自己冷静了下来,选择了尊重与理解孩子,而不是选择对他进行责骂与吼叫。尊重”与“理解”多么重要啊,它给我的家庭带来了“爱与包容”。
所以,当你的宝贝不听话、不配合时,你不妨自行检索问题是不是出在了你这里。冷静地向自己提问:
1.我是否将所有问题都解释清楚了?
2.我的表达方式是否足够生动且易于理解?
二、想要孩子更配合,只需找到一个痛点
上午十点钟,小豆丁还在摆弄着手中的乐高不肯出门。
爸爸劝他说:“小豆丁,我们一起去大公园玩儿吧。”
“不,我要玩儿乐高。”
“小儿子,我刚才出门看到小佳睿和童童了。他们可都在找你呢,说‘小豆丁什么时候出来玩儿呀?’”爸爸“引诱”道。
“不嘛,我不去。”
见此举措无效,我示意爸爸暂时停止沟通。思考片刻后,我突然想起昨晚小豆丁在房间里拿着新买的泡泡机吹泡泡时的场景。由于担心他把床和沙发弄脏,当时被我劝阻了。而此时正是泡泡机隆重登场的好时机呀。
我拿着泡泡器走到小豆丁身边说:“小儿子,你看,泡泡机!”
小豆丁眼睛一亮。
“你要不要去给佳睿和童童吹泡泡呢?你们一起追泡泡,该多好玩儿啊!”
小豆丁立即放下手中的乐高,欢呼雀跃地接过泡泡机说:“好啊好啊!”然后就出门了。
我们没有采取不停地软磨硬泡的沟通方式,而是理性地分析出孩子拒绝出门的主要原因是:比起外出,他更喜欢乐高积木。所以,只要我们针对孩子的喜好,及时找出他的“痛点”,即:对他而言,比乐高积木更有趣的泡泡机,那么,孩子配合出门则是轻而易举的事。
所以,当说教、规劝不管用时,我们不妨试试“转移注意力法”,你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向自己提问:
1.孩子不配合的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2.还有什么事能够更加打动他呢?
三. 想让孩子配合,只要给予理解
下午,我和小豆丁一起去逛超市。
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小豆丁分分钟就发现了最爱的棒棒糖。想到好久没有吃过不二家的棒棒糖了,可以给他一次小小的满足。只不过,在正式放入购物车前,我们需要沟通并约定:按照老规矩,每天只能吃一根。他开心地答应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便迫不及待地吃了一根葡萄味的棒棒糖。
回到家后,我们一起将糖放进了他的小抽屉里,因为我想尝试让小豆丁自行保管棒棒糖,以试探一下他的自控力。
到了晚上,小豆丁便忍不住抱着糖要求再吃一根。家人同时开启了劝说模式:“小豆丁,你已经和妈妈说好明天再吃了呀!”“小豆丁,你今天已经吃过了呀。”“明天再吃吧,要保护好小牙齿!”……
我当时正在洗手间,听到小豆丁一个劲儿地说:“不,我就要吃!”
规则是不能随便破的,否则就不要设置规则。那,现在该怎么办呢?
过去,小豆丁可是完全能够做到“每天只吃一根棒棒糖”的。那这次为什么就忍不住了呢?
现在家人向他说明“规则”和“吃糖会引起蛀牙”是不是多余的呢,因为对于这些,他是心知肚明的呀?
那会不会是因为由他自行保管棒棒糖,他有些不自控,所以才按耐不住了呢?很有可能啊。
于是,我尝试性地向他提出建议,说道:“小儿子,可以让妈妈帮你保管吗?”
没想到小豆丁听罢,则立即抱着糖跑过来对我说:“行,行!妈妈,你帮我保管吧。”
我当时被这句话的效果震惊到了,家人也目瞪口呆了。
我想,小豆丁当时内心应该在做这样的挣扎:“啊,多么美味的棒棒糖,我好像再吃一根。可是,我已经答应妈妈今天不能再吃了。怎么办?糖就在我的手里,我的小馋虫都跑出来了,我好想吃啊!”
当我提出帮他保管棒棒糖的建议时,他一定高兴极了,内心的声音是:“啊,太好了,妈妈。你快帮我保管起来吧,最好不要再让我看到。我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小馋虫呢,谁让棒棒糖这么美味呢!”
真是轻而易举的配合啊。
所以,如果孩子不听话、不配合,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立场,向自己提问:
1.这些道理我有没有向孩子讲过?他们是否早已经明了了?
2.如果他们明明知道,那不配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不止一次地感慨:孩子是多么善解人意啊!没有谁比孩子更通情达理了。
如果每位家长都能掌握儿童心理和沟通技巧,就不会有谁再忍心向孩子们大吼大叫了,孩子们也不会继续生活在“爱的恐惧“中了。
孩子眼中的家长就如同一个个“庞然大物”,他们威猛、庞大,时而对自己娇纵惯养,时而对自己气急败坏。孩子实在搞不懂这些大人每天在想什么。
很多家长将“爱”挂在嘴边,或者落实在物质层面。但对孩子来说,只有尊重的爱和理解的爱,才是培育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肥沃土壤!
“爱”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