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12)苏轼对词体改革的创新(1)

教学论文(12)苏轼对词体改革的创新(1)

作者: 青枫飞燕 | 来源:发表于2020-07-14 17:59 被阅读0次

    人们历来都有所谓诗庄词媚的说法:诗言志,词寄情;诗为正道,词为艳科。换句话说,诗是表达理想情操,政治追求,崇高人格的载体,其功能目的是为政治教化。词是表现男女恋情,离愁别绪或是充当歌舞宴席上娱宾遣情的工具,其功能目的为声色娱乐。

    ”艳词“的题材取向是由其流传的场所和娱乐功能决定的。词中表达的是一种曲折幽隐,百转千回的情感,是男女之间的欢爱情缘,是惜春伤春的惆怅,是失意的悲伤,是失路的彷徨。

    苏轼对词体的创新改革主要表现在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走出狭窄的“花间”“尊前”,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放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性情之词,其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能够像诗文一样反映广阔的社会和人生,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和性情怀抱,可以充分地表现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正如元好问所说,东坡词是“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

    苏轼词叙说报国志向和仕途风波险恶,关心民生疾苦,袒露人生旅途中种种复杂心态,诉说亲朋好友的真情。他把自己的政治生活,情感生活,日常生活,以及仕途遭遇,人生感悟等等,都用词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而鲜明。独特而深刻。

    一、表现政治抱负,激发爱国热情

    二、表现真实

    飞上月殿,忍受寒冷,不如在人间,戏舞清风,享受明月,表明词人看透世事,圆融通达的积极乐观。乘风飞升,游览月宫,月下起舞,戏弄青影,多么的浪漫。

    从欲乘风飞去,到恐高处不胜寒,再到何似在人间,写出了东坡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由矛盾到坚定的起伏过程。

    (2)矛盾的心理

    (3)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作者在密州任上,登上超然台,看到烟水朦胧,满城飞花的密州春景,思乡的思绪便随之迷离,为之荡漾开去。春天的密州是美好的,但是作者此时却是想归不能归,有志不能逞。作者因与王安石新法政见不合,不断请求外调,从美好的杭州来到偏远穷僻的密州,内心十分郁闷。眼前的春景不但没有使东坡感到轻松,反而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未酬之志。“试新火”“烹新茶”两个生活细节,写出了词人对故国故人的思念以及积极调适心态,试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超然与洒脱。

    这里,我们既能看到词人内心的痛苦、煎熬,也能看到他试图排遣痛苦,从痛苦中挣扎解脱出来的努力,他痛苦,但他不愿沉溺于痛苦不能自拔,他努力要将不得意的处境转化为诗意的生活,他要借诗酒自娱,寻找心灵慰藉。在赏花品酒中,忘却失意,享受快乐,表现了诗人随性自适,超然旷达的乐观精神。

    三、表现对世俗生活、人情的热爱

    四、书写人生际遇,表现对人生、宇宙、历史沉浮、社会盛衰的感慨

    五、反映农村生活,表现对农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

    六、写景咏物,表达对自然万物的热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论文(12)苏轼对词体改革的创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arf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