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论文苏轼词鉴赏
教学论文(8)中年男人的“狂”到底有多撩人

教学论文(8)中年男人的“狂”到底有多撩人

作者: 青枫飞燕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8:59 被阅读0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苏轼知密州。作者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得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掌以为节,颇壮观也。”

    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表现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狂”字贯穿全词,写尽了太守的狂放不羁,狂傲自得。读完后,一股豪迈之气直冲云霄,令人振奋。那么他的狂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狂”表现在他的形象上。

    太守要去打猎,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擎着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全副武装,威武豪迈。词人当时才40岁,因为与新政不合,请求外调来回避政治斗争的漩涡,从杭州来到偏远的密州让他倍感年华易逝,所以自称老夫。但实际上词人并未消沉,并未感慨人生失意,虽然外调密州,但精神上并未郁郁不振,依旧满怀激情,满怀希望,仿佛十八九的少年一样,鲜衣怒马,不负韶华。

     第二,“狂”表现在出猎及围观的场面上。

    熙宁七年,密州干旱,词人屡次为百姓祈雨,次年,得雨后往常山祭谢,归途中与同僚们放鹰习射。出猎时,武器精良,队伍精锐,千骑如飞,“卷”字形象的写出骑兵疾驰奔腾,犹如疾风暴雨一般席卷山冈而过。围观时,万人空巷,千人追随,太守亲自射虎,群众激动万分,表现了太守受人爱戴,军民和睦融洽的氛围。这样盛大壮观的观猎场面,正说明了太守亲民乐民,为百姓解忧的政治思想得以实现的狂傲自得。

    第三,“狂”表现在作者的豪情壮志上。

    (1)旷达乐观的豪迈情怀

    苏轼自幼有“奋厉有当世志”的思想,而胸中又有一股浩然之气。当他在密州的时候,适时朝廷对王安石的变法有看法,变法派有些失势,苏轼以为吕惠卿离朝之日,就是自己归阙之时。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因此狂喜振奋,兴奋不已。打猎归来,剖胸开胆,饮酒畅怀,即使头发白了又有什么要紧呢?“又何妨”三个字写出了太守暂时忘却年龄,忘却处境,恣意狂放的心理神态,“挽雕弓”“射天狼”两个动作将豪情壮志形象的化为一尊壮士弯弓射天狼的威武雕像,与上片的老夫形象前后呼应。作者借心理和动作写出了太守射敌的雄姿英发的豪迈气魄,以及雄峻磊落的豪迈情怀。

    (2)建功立业的凌云之志

    词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守边有功,战绩卓著,但因虚报战果而被降职,冯唐为魏尚说情,澄清了事实,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而词人在这里借用魏尚的典故,恰当巧妙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他一旦像当年魏尚那样冤情得伸,官复原职,他就会大显身手。词人希望能重返朝廷大干一场,受到朝廷的重视,委以重任,建功立业。孙权于建安22年亲自射虎,坐骑被虎所伤,孙权投以双戟,虎被打退。词人借孙权自喻,表达了勇猛杀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词中渲染烘托了一个鬓染微霜、英气勃勃、潇洒豪爽、希望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他充满豪情,狂放不羁,心系百姓,渴望政治建树,希望建功立业。整首词慷慨昂扬,壮怀激烈,有一种刚健豪迈的格调,将中年男人的狂放狂傲和极度膨胀的政治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论文(8)中年男人的“狂”到底有多撩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jq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