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T说,谈恋爱的时候,她会想要知道男友所有的动向。她要求男友必须至少每天4个电话早,上午上班前,中午下班,下午上班,晚上下班。开始恋爱的时候,她男友乐此不疲。可是坚持了1个月,她男友就开始不耐烦了,最后说这样太累了,就分手了。
T就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而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安全感的问题,本能就是不断地向外索求。记得我在樊登上听张德芬《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这一本书的时候,她提到说她能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是安全感和自由。

而到底安全感是什么呢?
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百度解释)
在我看来,安全感可以量化成一种自我价值认可的数值高低。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爱自己,她的安全感的指数是高的,她会觉得是安全的。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那么,她的安全感指数是低的,她会觉得不安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把安全感这个词挂在嘴边,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甚至很多人会以没有安全感为借口。朋友A 一直还在单身状态。跟她聊天,她经常会提到,哦,我没有安全感或者相亲对象无法给她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很多人会把这个原因归结到父母身上。我承认,这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但是,这并不能决定我们。《生命的重建》中就提到,父母已经尽他们所能给我们最好。如果,父母都没有在他们的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也不知道什么是安全感,那么,如何让父母给我们安全感呢?

我跟朋友A说,安全感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别人给不了。多数女人,会从伴侣身上寻求安全感,而最后希望都会落空。这不能怪男人。
为什么?首先,安全感对于男人来说,是抽象化的。男人喜欢具象化的东西。女人可以跟男人说,给我买个包。如果他没钱,他可以努力去赚。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目标和方向。而安全感,对他来说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他真的不知道怎么赚。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当中,我们总是被要求尊老爱幼,而忽略了爱自己。有位朋友说,她在家都是吃剩饭的,她都是等公公婆婆老公孩子吃完了,自己看着剩下舍不得倒掉了自己都吃了。听完我很心疼她,而且我会觉得她很没有安全感,爱自己的能力弱。

小时候,我的父母总教导我要关心别人。于是,我的关注点,一直放在外界。考试的时候,明明自己只有一把笔,如果别人找我借,我就借给他,然后自己又去找别人借笔。
现在想来,这样的情况,就是没有安全感。怕自己如果不答应别人不帮忙别人,别人就不爱我了。而恰恰,向外索求这就是最没用的。安全感,一定是自己给自己的,就像是自己爱自己一样。

那么如何靠自己去提升安全感,如何爱自己呢?

1.写感恩日记
很有幸,我在怀孕期间,接触到《魔力》,按照书中的办法践行。现在但凡我遇到任何事情,我都可以从感恩的角度去理解。前几天,我跟家人吵架。我就突然意识到,对于家人为我做的事情,感恩的还不够。而这次吵架是为了提醒我多关注家庭,多花点时间陪家人。
2.写成功日记
其实就是每天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这对修改自己潜在错误信念很有帮助。我们习惯了自我否定,而写成功日记是帮助我们开始学着自我肯定。这是我在《小狗钱钱》中学到的。当自己不断去翻阅自己做过的事情,内心慢慢也会涌起自信。
3.与身体互动
瑜伽,散步,慢跑,逛街,任何自己喜欢方式就可以。花点时间,让自己暴露在宇宙和大自然这个环境当中。对我来说,洗澡就是一种爱自己的方式。我可以全身心的放松,感受清水在身上流淌的感觉,一种纯净的能量流经自己的身心,畅快无比。

4.与书为伴
今年,我大概读了有100本书,还处在小六说的蛮荒时代。而距离信息时代,我还差了6个时代。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有用的。读书就是最简单和最实惠的与高人对话的机会。
5.以书会友
参加线上线下读书会。这是为了吸引一些比较正能量,并可以同频滋养的人。如果我们不改变和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很可能,我们会一直处在旧有的旋涡当中。学着给自己的生活注入新能量很有必要。

6.出门旅游
从命理学的角度,如果一个人命盘里有156,坐飞机是可以转运的。而任何人,只要愿意走出去,就一定会有触动。哪怕书中电视里,把清华北大描述成100分,都不及自己亲自去清华北大参观,给自己带来的刺激震撼。
因此,再也不要去抱怨,我没有安全感。我需要从伴侣身上获得安全感,只是因为小时候父母没有给我们。从爱自己做起,自己先给足自己安全感。为自己负责,爱自己,就是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