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次当了东郭先生。还是年轻时惹的祸事。
当时的主编严格要求,组稿困难,我就到处去约稿。
约来的稿,当然就是请来的上宾,做足了待客之道。不仅有丰厚的稿酬,还省略在处理稿子时的各种程序。
中国人典型的待客之道。
可省略的程序,就如同埋下的祸根,比如没签版权协议,口头的用稿通知,这些都是bomb。
目光短浅的我,那能想到现在就爆发了?
事情得追溯到去年赵德馨老师因中国某网擅自收录其160篇论文,与其打了官司并获赔70多万。然后,这个作者也愤愤不平,说自己也有一百多篇的文章被某网收录,故他也准备去状告某网。
一涉及到状告某网,就意味会殃及与某网长期约定俗成合作的我们。
不知道别的杂志社,当时我的确因为约稿,把签版权协议步骤省略了,连用稿通知(因为用稿通知附件里也有版权协议这一项)都是口头传达的。
某网给我们打电话来,如果我们有版权协议,就能说明作者是知道一旦在我们这边发稿,论文权利就转移给编辑部了,可这一步我盲目省略了……
无比悔恨当时我法律意识的淡薄,你觉得你是在帮忙他,为他服务,但实际是给他提供钻空子的机会。
据某网的回复,这人尽管发了这么多篇文章,很多还是找关系发的,搞得中间人无比尴尬。看来不是我一个人当东郭先生,质疑这位义愤填膺作者的人品。
目前在我们学报发表的这篇文章,下载寥寥,2019年发表的到现在50条的量都没有,也就是石沉大海的状态,一点浪花都没溅起来。
没有影响力,能算得瑟的资本嘛?
只能说我,活该要为没头脑买单。
但愿能吃一堑长一智,
规范的存在肯定是合理的,有时候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
所以,按部就班看来,也是需要的。
种下的祸,看事情如何发展。
网友评论